時間:2022-08-19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指導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駐馬店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承辦單位:駐馬店網
時間:2022-08-19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8月17日,一條“官方回應廈門給魚做核酸”的報道登上熱搜。
據臺海網報道,廈門集美區漁民作業期間,每天要開展1次核酸檢測。漁民和漁獲上岸時,實行“‘人+物’同檢”,漁船民和漁獲都得接受核酸檢測。
據廈門市海滄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發布的通知:漁民作業期間,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漁民和漁貨上岸后,立即到指定核酸檢測點開展“人+物”同檢。
有媒體致電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目前廈門市全員都要核酸,漁獲也要進行核酸。”
廈門給魚做核酸這一話題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
魚會感染新冠嗎?
專家:會污染不會感染
此前,上海一女士團購搶到一條鱸魚,后給魚做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也有上海市民發視頻表示,對買的魚進行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結果也顯示為陽性。
魚為什么檢測結果會呈陽性?這樣的魚到底還能不能放心食用?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檢測的是新冠病毒膜外的蛋白,如果給魚進行該測試后結果呈陽性,那么就說明這條魚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了或者是出現了假陽性。”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純琪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采購的魚在捕撈、宰殺、運輸等各個環節,如果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魚就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所污染,但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
不論是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還是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只能證明被測樣本上有新冠病毒的膜外蛋白或者新冠病毒內的核酸。很多時候新冠病毒在空氣中暴露久了,雖然病毒表面膜蛋白和內部核酸還在,可以通過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出來,但是病毒已經失活,沒有感染能力了。
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徑為:直接接觸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或者手部接觸了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的物體,再由沾染病毒的手觸摸了眼睛、口腔或者鼻腔黏膜。
據了解,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曾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經過人體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