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5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指導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駐馬店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承辦單位:駐馬店網
時間:2022-05-05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近期,國內多地疫情持續引發公眾關注。上海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動態清零”今后能否因地制宜落實?會拖累經濟嗎?
4月29日,國新辦就堅持“動態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就上述話題作出回應。
——上海清零攻堅戰初見成效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今年2月底以來,面對傳播性和隱秘性顯著增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我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防控工作經歷了“武漢保衛戰”之后最為嚴峻的考驗。對此,我們始終堅持“動態清零”不猶豫、不動搖,第一時間統籌調配檢測、流調、轉運、隔離、收治等力量,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他表示,目前,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清零攻堅戰初見成效,全國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
——90%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種
截至4月28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33億4071.1萬劑次,接種總人數達到12億8493.5萬,已完成全程接種12億4968.8萬人,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1.14%和88.64%。完成加強免疫接種7億5018.9萬人,其中序貫加強免疫接種2996.7萬人。
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覆蓋人數達到2億2708.8萬人,完成全程接種2億1515.5萬人,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老年人口的86.01%和81.49%。加強免疫接種已完成1億6042.5萬人。
——“動態清零”政策能否搞變通?
李斌介紹,兩年多的疫情防控實踐證明,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動態清零”的做法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于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是中國防控疫情的制勝法寶。
李斌強調,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堅持全國一盤棋,只有疫情被有序地控制才能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堅實的保障,才能為正常的生產生活創造有利的條件。只有各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努力控制住本地的疫情,才能贏得全國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
他表示,如果個別地方“動態清零”不堅決果斷,搞變通,病毒就可能在當地生根,導致當地疫情迅速擴散,導致疫情外溢,甚至出現跨區域的傳播,成為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地方根據當地的疫情形勢和特點,探索總結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的水平,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他強調。
——“動態清零”和經濟發展不對立
會上有記者提問,有觀點認為“動態清零”政策拖累了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清零”政策對經濟帶來什么影響?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回應,“動態清零”和經濟發展、正常的生產生活之間是相互協同的,不是對立的。
他表示,抗疫和經濟發展是相互協同的,它們都是“動態清零”的主要目標之一。“動態清零”有三方面的子目標:一是有效保護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二是有效保護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使經濟發展免受病毒和疫情造成的沖擊。三是有效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
梁萬年稱,中國政府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一直把平衡好這種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目標,中國人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和探索,在不同疫情情況下,在不同地區,如何做好這種平衡,找到平衡的手段、路徑和方法。
——抗擊奧密克戎并不意味全市全域封控
奧密克戎與原始毒株有很大差別,有極強隱匿性、傳播性,怎樣才能在不進行全員核酸和全城封控的條件下盡早遏制疫情傳播?
梁萬年表示,奧密克戎雖然具有傳播強、隱匿性強、無癥狀感染多這些特點,但是并不意味著就做不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
“真正做到‘四早’,我們就不一定需要做全市全員核酸,甚至全城封控,所以抗擊奧密克戎并不意味著是全市全員的核酸,更不意味著是全市全域的封控。”
——要求各地設立“黃碼”醫院
李斌表示,各地也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計保障群眾就醫需求。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抓住了四個方面的關鍵環節:第一,保障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第二,要滿足特殊群體的就醫需求;第三,完善發生疫情地區的醫療保障;第四,統籌醫療機構內部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部署,要求各地設立“黃碼”醫院,開通“云門診”,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在核酸檢測結果不明的情況下,要及時啟動和規范使用急診、搶救室、手術室、病房設立的緩沖區域,醫務人員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的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及時有效地進行救治,不以任何理由推諉拒絕、延誤治療。
他還表示,對封控區內血液透析的患者、放化療等腫瘤患者,以及孕產婦和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地方疫情防控部門要做好調查和統計,要建立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切實落實好連續的醫療服務保障。
對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可通過開具長處方等方式,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服務,滿足醫療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