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3
來源:駐馬店市反詐中心
指導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駐馬店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承辦單位:駐馬店網
時間:2022-09-13
來源:駐馬店市反詐中心
互聯網的普及,讓電信網絡詐騙的“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
不法分子宣稱免費贈送游戲裝備,再通過“激活費、認證費、驗證費”騙取未成年人錢財;有的以加入“明星粉絲QQ群”為誘餌,聲稱完成任務可領取禮品或明星簽名,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轉賬或刷單;有的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輕信網上送禮物
初中生淪為轉款“工具人”
2022年暑假,放假中的初中生小李(13歲)在家玩電腦時,發現游戲界面彈出一個活動消息,活動聲稱:只要付款100元購買虛擬代碼,就可憑代碼領取禮品,天真的小張信以為真,便主動添加了對方的QQ好友。
經過交流后,對方發給對方一張微信收款碼截圖,讓小李掃碼付款,小李通過微信掃碼向對方轉賬100元,等待領取禮品的小李見遲遲沒有下文,便詢問對方為何還不將代碼發給自己,對方讓小李添加了一個名為“財務”的QQ號。
“財務”告知小李,因系統檢測到剛才100元付款為未成年人的失誤付款,導致后臺系統被司法機關凍結,需要小李配合辦理操作解凍,如小李不配合,其父母將承擔刑事責任已經6萬元的賠償金。
小李聽后,以為自己闖下大禍,不敢告訴父母,便按照“財務”的指示,偷偷地將父母手機支付寶里的29999元轉到“財務”指定的 賬戶上。待小李家長發現報警時,錢款早已被轉移,而小李得知被騙后,心情郁悶,對周圍的人事時刻保持懷疑,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
網絡游戲新騙術
懵懂少年易中招
2022年暑假,小劉(13歲)在家玩游戲時,看到一條進QQ群就可領取禮物的消息,天真的小劉便通過群號加入了一個QQ群。
進群后,小劉通過群公告在群里添加網名“A管理人”的人為好友。對方告訴小劉,只要轉款30元,就可以送給小劉一款“游戲皮膚”,小劉聽后大喜,該“皮膚“是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便立即通過微信轉款30元給對方。
見對方遲遲沒有將“皮膚“送給自己,小劉編發消息詢問,對方說由于小劉是第一次參加活動,審核未通過,必須繳納1000元押金才能將“皮膚”送給他,待他收到“皮膚”后,給個好評便能將押金退回。于是小劉瞞著家人,通過父親的手機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轉款1000元,隨后對方有告訴小劉,再轉6000元沖擊“進度條”,可以將“皮膚”升級,于是小劉又轉款6000元給對方。
此時的小劉,還是未收到“皮膚”,便詢問對方可否退錢,對方將“進度條”截圖發給小劉,稱要“進度條”滿了才能退。隨后,對方又以多種借口騙取小劉轉款,天真的小劉又陸續轉款24432元、2988元給對方。
小劉父親發現自己賬戶上大量金額不翼而飛時,向小劉詢問是不是他將錢款轉走,小劉因心虛并未承認,在父親的一再追問下,小劉終于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并在父親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報案。
小李和小劉的案例只是眾多未成年人被騙案中的一個縮影,其特點都是騙子利用未成年人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對騙局辨別能力不高,涉世未深的情況下,一步步誘導受害人上當受騙。并在受害人轉錢后,利用受害人害怕家長知曉的心理,誘導受害人刪除了大量的聊天記錄。
駐馬店市反詐中心提醒您
1.經常對孩子上網課使用的電腦、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檢查,建議僅保留學習必要的APP,經不明鏈接或二維碼下載的APP一律予以卸載。
2.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不要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要貪圖小便宜,輕信中獎、賺外快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3.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更不要輕易設置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騙后大額轉賬匯款,同時也要關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的余額
4.家長要引導和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傳達努力勞動才有回報,付出才會收獲的正確理念。
5.教育孩子多與老師、家長溝通交流,遇到自己無法辨別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家長,及時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