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9
來源: “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
指導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駐馬店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承辦單位:駐馬店網
時間:2022-03-09
來源: “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
自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以來,社交媒體上謠言四起,各種圖片視頻“移花接木”亂象更是層出不窮。
烏克蘭難民兒童照片?假!
近日,海外社交媒體上一條關于呼吁“在烏克蘭設置禁飛區”的推文引發關注。該推文試圖從“轟炸中受傷的兒童們”切入以博取人們的同情心,并配上了一張極具沖擊力的兒童受傷照片。
不過,眼尖的海外網民們發現,這張照片實為2018年敘利亞空襲中受傷的兒童照片,與當下發生的俄烏沖突毫無關系。
頓時,海外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陣打假風潮。有人發現,這張照片相對原圖特意調高了亮度,或是為了讓這位兒童的膚色“看起來更像烏克蘭人”。還有自稱是烏克蘭支持者的網民表示,這種用“另一個遭受苦難的兒童照片來冒充烏克蘭兒童”的行為“令人作嘔”。
用2018年敘利亞空襲兒童受傷照片呼吁“在烏克蘭設置禁飛區”的推文 社交媒體截圖
經檢索,這條推文發布于北京時間3月6日中午,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名為“EMPR.MEDIA”,自稱為“關注烏克蘭的獨立公民媒體”,被認定為“媒體和新聞公司”。
該賬號還在置頂推文中聲稱,自己已被評為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賬號,甚至擊敗了“今日俄羅斯”(RT)、英國廣播公司(BBC)、法新社、《基輔郵報》、《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等新聞機構。
該賬號近期所發布的內容大多與俄烏軍事沖突有關,包括不少“擁烏反俄”內容。
在這次引發爭議的推文中,該賬號稱,“到底要有多少位痛哭的孩子才足夠讓你們作出決定?大小伙子們害怕(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嗎?如果是,那就看這個吧。”
這條推文配上了一張極具沖擊力的照片——一位滿臉是血的兒童目光呆滯地坐在一張床上,旁邊是散亂的衣物。
“EMPR.MEDIA”在推文中所使用的配圖
這段文案再配上“現場照片”,確實足以博取不少人的同情心。但眼尖的海外網民們很快就發現,這張照片有些“似曾相識”,甚至在2018年敘利亞戰爭期間就出現過。
經核實,BBC在2018年1月6日的一篇題為《敘利亞戰爭:救援人員稱醫院成為轟炸目標》的報道中就使用了這張照片,并將照片來源標注為歐洲新聞圖片社(EPA)。
BBC報道截圖
EPA網站上也確實存在這張照片,一旁的介紹中寫著:“2018年1月3日,敘利亞東古塔梅斯拉巴發生爆炸,一名小女孩在醫院接受治療。”
EPA網站截圖
這一情況也讓海外社交媒體掀起了一陣打假風潮,不少網民都在主動提醒人們這條推文存在“配圖錯誤”。
“我幾乎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任何親烏媒體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里,有99%都是在胡說八道。”
3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一場活動時表示,俄羅斯將把任何國家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的企圖視為對俄開戰。
這番表態也讓不少海外網民將“在烏克蘭設置禁飛區”與“在歐洲全面開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劃上了等號。
因此,這條“呼吁禁飛區”的推文也被不少人認為是在刻意拱火。
“給我住手,你正在使用來自敘利亞的圖片!即使烏克蘭發生的事情很糟糕,也不要利用這個小女孩讓整個歐洲發生全面戰爭,你太惡心了。”
“真是抱歉,你的假照片還是沒能讓我支持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你真的想拯救生命,那就(讓烏克蘭)協商投降吧。”
很多網友都注意到,這張照片相對于原圖被調高了亮度,有讓照片中孩子“看起來更像烏克蘭人”的嫌疑。
“你應該能意識到,使用與烏克蘭無關的照片,并用PS讓孩子看起來‘更亮’,只會讓你看起來像是另一個宣傳假新聞的媒體……為什么不使用烏克蘭的真實照片呢?”
“這張照片來自2018年的敘利亞,有人把她的膚色調亮,讓她以烏克蘭人的身份取信于人,你是有多邪惡才能做出這種事的?”
“拍一張敘利亞小孩幾乎被美國導彈襲擊殺死的照片,讓她看起來更白一些,然后發布,很好的宣傳。”
而且,就連自稱支持烏克蘭的用戶,也對這條推文感到極其失望,認為這種用“另一個遭受苦難的兒童照片來冒充烏克蘭兒童”的行為“令人作嘔”。
烏克蘭發生大爆炸視頻?假!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視頻,稱烏克蘭發生大爆炸,畫面是兩次劇烈爆炸并升起蘑菇云。
經核查發現,此視頻實際發生于2020年8月4日,系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時的畫面。
俄戰機空中打字?假!
一段莫斯科飛機在空中打字的視頻被流傳,稱“照顧好自己,待在家里”。
經核查發現,此視頻為2020年3月俄羅斯的飛行表演,為對抗疫情,在空中拉出“對抗病毒,請待在家中”的尾煙。與當前俄烏局勢無關。
俄軍機2月24日低空飛過基輔?假!
2月24日,網絡上廣泛流傳一則多架飛機低空飛行的視頻,稱是俄空軍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
經核查發現,該視頻實為2020年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彩排視頻。
謠言紛起,迷惑人群,各種碎片信息在網絡空間里橫行,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神經。在面對眾多的信息時,一定要保持清醒,仔細甄別,不要被惡意擾亂網絡空間的虛假信息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