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第一鮮”播娘蒿舌尖上的美味
摘要:村民王大姐說,小的時候,每到春季,媽媽總是到田野里去挖各種野菜,換著花樣做給她們吃,其中就有米米蒿這種野菜讓她記憶猶新,媽媽把播娘蒿清洗干凈了,切碎了,加上一些雞蛋、韭菜、食鹽和麻油,給它調和成餡,用紅薯面做面皮,把它包成包子,蒸熟了,吃起來口感特別地獨特別致。
記者 王永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很多種野菜迎風生長,為人們的餐桌增添了一道新鮮。
3月22日,記者在泌陽老家田地里,發現很多播娘蒿這種野菜,大家看看,這么大一片都是播娘蒿,非常鮮嫩肥美。播娘蒿也叫米米蒿、小米蒿、麥蒿,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雖然老了的播娘蒿是雜草,但在春天季節里,它的幼苗期卻是一種很有特色的野菜。
記者百度得知,播娘蒿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它的作用功效可不容小覷,既可食用又能藥用。根據中醫理論研究,播娘蒿味苦性寒,它含有大量的青蒿素和青蒿甲素,這些都是天然的藥用成分,還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被人體吸收后都是有益健康的。
播娘蒿作為一種野菜,它的吃法是多樣化的,無論是蒸食炒食或者是做餡都是可以的,他們可以和其他食材搭配一起食用,如雞蛋、五花肉、韭菜等。
“在過去的艱苦年代里,小米蒿也是一種救荒菜,老一輩人沒少到野外去挖野菜來充饑。”村民王大姐說,小的時候,每到春季,媽媽總是到田野里去挖各種野菜,換著花樣做給她們吃,其中就有米米蒿這種野菜讓她記憶猶新,媽媽把播娘蒿清洗干凈了,切碎了,加上一些雞蛋、韭菜、食鹽和麻油,給它調和成餡,用紅薯面做面皮,把它包成包子,蒸熟了,吃起來口感特別地獨特別致。紅薯面皮的甜味和米米蒿一絲的苦味,相互融洽,帶來不一樣的風味。紅薯面皮又帶有一絲的黏性,搭配著播娘蒿那清爽的口感,真的是讓人意猶未盡呀!
王大姐說,現在的生活好了,不缺白面了,米蒿包子,外皮白嫩,內里餡料鮮美,咬下去鮮汁四溢,香氣撲鼻,面皮柔軟細膩,包裹著米蒿的清香,五花肉的鮮美,韭菜的脆爽,口感豐富多樣,每一口都能品味到春天的氣息,更讓人回味無窮。品味滿滿的幸福,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饋贈。
王大姐告訴記者,采回的蒿葉需經冷水浸泡、焯煮去澀、剁碎揉捻等多道工序。將蒿葉與糯米粉、米粉混合,加入臘肉丁、食鹽等配料,以傳統石臼搗制面團。每年農歷三月三前后,當地人都會去田間地頭采摘鮮嫩的米米蒿菜來制作蒿子粑、窩窩頭、包子、餃子,一起品嘗春天里的美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東漢,人們為緬懷周瑜而制粑祭祀,后演變為清明追思先人、祈愿安康的象征。“以前只知道吃,今天才明白背后的故事。以后要教孩子一起做,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王大姐感慨說,“咬一口蒿子粑,仿佛回到小時候和奶奶采蒿的日子。這種味道是超市買不到的,是家的記憶。”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