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復活在又潮又燃的“十二時辰”中
摘要: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作曲、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主任安棟教授告訴記者,劇中音樂體現了現代與傳統的交響、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國民族樂器的當代演繹。安棟直言:“作為法國知名音樂劇演員,洛朗·班絲毫沒有流露‘我是大咖,我得端著’的態度。
月光下,華燈初上讓人夢回長安。殘陽下,戰斗英雄的剪影盡顯中式美學。唐朝壁畫陶俑中的各色人等仿佛穿越到現代舞臺,展開一幅充滿唐風唐韻的歷史畫卷。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上周起在黃浦區大上海劇場迎來上海站首輪演出。
昔日長安不良帥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泌如何在限定時間內解救長安城危局?隨著布景望樓和城墻的不斷切換,180分鐘的劇情讓觀眾穿梭于熱血與懸疑之間。“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長安,復活在又潮又燃的‘十二時辰’中。”中國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毛時安在上海首演現場給出點評,“音樂劇兼具大唐氣象和現代氣息,對大唐盛世進行現代解讀,在驚悚驚險中體現人性人情,以巨大張力激發青年觀眾強大共情。”
不同觀眾心里有不同的長安,如何為這幅充滿想象空間的畫卷譜曲?“長安作為盛唐時期的世界中心,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交匯點,更是文化、思想與藝術的多維交融之地。”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作曲、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主任安棟教授告訴記者,劇中音樂體現了現代與傳統的交響、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國民族樂器的當代演繹。“我希望通過音樂構建一個跨越時空的‘長安’。”
音樂:體現多元文化的交融
音樂劇開場,從賣豆腐的王家媳婦到頗具江湖味的街頭雜耍藝人,構成一幅活色生香的長安眾生相。舞臺上的民族樂手,以及中國鼓、琵琶、笛簫塤等樂器的運用貫穿全劇,與當代流行搖滾的編曲形成跨越古今的對話。在報時、傳令等場景中,中國鼓的鼓點推動了敘事發展,而無論是說書人用陜西話報時,還是《望樓》的背景音樂中穿插的秦腔,地域特色無所不在。
一首用彝語和漢語詮釋的《牧護歌》,唱出彝族侍女檀棋的身世與滿腔柔情,陳玉婷的精彩演繹讓人過耳難忘。“寫這首歌只用了一天,是最順的。初版漢語歌詞也是我寫的,再找人翻譯成了彝語。”安棟說,《牧護歌》的意義不僅在于用獨唱段落為人物“畫像”,更展現了長安多民族和諧共處的時代風情。“這恰恰也是盛唐時期的特點,多元文化充分交融。”
故事臨近尾聲,說書人和法國音樂劇演員洛朗·班扮演的葛老,共同用秦腔音韻唱響“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借劇中人之口,唐朝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表達了深沉的歷史感喟。這一曲中外合唱版《鳳凰臺》讓不少觀眾感慨:“古有萬邦來朝的長安,今有國風音樂劇老外來‘搶戲’,這怎么不是一種文化自信呢?”
“盛唐時期的長安是一座國際化城市,外國人很多,劇中出現像葛老這樣的高盧人符合邏輯。”而《鳳凰臺》的寫作是一次大膽創新,安棟借鑒陜北民歌和秦腔風格寫出了全新歌曲,創作方式也模擬了中國原生態音樂的“口耳相傳”。“這支歌中有些音需要甩得很長,樂譜無法表達,最后說書人和洛朗·班只能根據我錄好的音頻小樣,一句句學下來。”起初還有人擔心,秦腔對洛朗·班難度太高,沒想到他二話不說欣然接受用秦腔演唱唐詩的挑戰,甚至在實際登臺時發音和韻味都處理得有模有樣。
臺前幕后,中外音樂劇從業者們對音樂文化交流互鑒的例子還有很多。西域音樂,尤其是阿拉伯音樂和音符音樂的元素,也為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注入重要靈感。比如“狼衛”唱段中的背景音樂,運用了古老的突厥語吟唱,展現角色的野性與力量。
作為一部原著題材較為厚重的音樂劇,也需要一些具有娛樂感和現代感的唱段進行調劑。于是,葛老的高光唱段《Le chef(老大)》誕生了。這首歌融入中東地區和印度的音樂元素,歡樂的舞曲節奏充滿現代感,最終成為謝幕時最受觀眾喜愛的返場曲。
演員:上難度不斷錘煉自我
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濃縮了原著故事,重新梳理了人物線索——張小敬、李泌、龍波、聞染、檀棋、葛老、賀知章、太子等人各懷心思,完成險象環生的長安敘事。作為大IP改編作品,該劇不僅格局開闊、制作精心,也集中了一批高人氣的實力音樂劇演員。
劇中男主角張小敬和李泌的扮演者,冒海飛、徐昊和張澤等實力派演員努力尋找角色各具特色的聲音。在《生死何難》唱段中,演員們需要用倒掛的高難度姿勢,在彼此的托舉之下唱出角色感情,而作為靖安司司丞,李泌兼具書生之氣,舉手投足之間,借鑒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達方式。說書人扮演者桑可舟更是直言:“自己演個戲過了陜西話六級。”
關關難過關關過。“他們是正活躍在上海乃至全國音樂劇舞臺一線的演員的縮影。《長安十二時辰》臺詞密集、情感深度厚重,作品上了難度,演員們也跟著進步,整體水準得到了錘煉。”安棟對演員們有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以首次挑戰中文音樂劇的法國人洛朗·班為例,精練演技之外,他苦練中文發音,力爭唱好每一首中文歌。而且,葛老一角沒有B角,是他提出自己可以“連打”全部場次。安棟直言:“作為法國知名音樂劇演員,洛朗·班絲毫沒有流露‘我是大咖,我得端著’的態度。相反,他以開放的態度擁抱多元文化,也勇于挑戰自己的舒適區,而他的職業素養和身體素質,也十分值得中國音樂劇演員學習。”記者 姜方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