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灣村“國字號”引來貴州“種菜客”
摘要:王偉峰告訴記者,隨著企業發展,常灣村每年都會吸引成百上千以貴州“種菜客”為主的外地種菜工人。王偉峰介紹,“貴州‘種菜客’的加入,使公司種植的菜心品質得到極大提升,深受粵港澳大灣區人喜愛,每年生產的供港蔬菜超過千萬公斤。”
種優“土特產” 打工“新田地”
常灣村“國字號”引來貴州“種菜客”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 鵬 滑清泉 張 朝)3月17日,奔波1600多公里,貴州青年楊小才帶領團隊按時出現在西平縣五溝營鎮常灣村,開啟新一年忙碌的鄉村打工模式。
楊小才帶領的團隊有400多人,大多來自貴州安順、黔西等地。
打工進鄉村,地里來淘金。今年33歲的楊小才跨越千山萬水,來常灣村種菜已好幾個年頭了,主打種植被稱為“廣州菜心”的供港蔬菜。
他們打工的企業是“土生土長”于常灣村的河南光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精心培育下,該公司巧打“循環”牌,做優“土特產”,以畜禽飼養、蔬菜種植、智慧農業為產業主線,融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為一體,走“養殖基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有機肥生產—綠色蔬菜種植—冷鏈物流配送”綠色生態循環綜合農業之路,逐步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3億多元。2024年,該公司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字號”。
如今,該公司流轉土地1.6萬多畝,高標準推進設施農業建設,開辟出自己的“新田地”,并通過“土地租賃、返聘務工”,把當地農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據該公司總經理王偉峰介紹,公司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以訂單形式與1.4萬戶農戶形成緊密利益鏈接,帶動周邊村莊發展4萬多畝蔬菜種植基地,農民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走出一條政府幫扶,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受益的“產村融合”新路子。
眼下,正是蔬菜育苗的好季節,常灣村萬畝生態循環綜合農業產業科技示范園里,貴州“種菜客”和當地農民一起繁忙勞作。
王偉峰告訴記者,隨著企業發展,常灣村每年都會吸引成百上千以貴州“種菜客”為主的外地種菜工人。他們不僅能吃苦耐勞,具有先進的蔬菜種植和管理技術以及嚴密的組織構架,而且能嚴格執行現代管理制度。
“蔬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擁有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是核心競爭力。”王偉峰介紹,“貴州‘種菜客’的加入,使公司種植的菜心品質得到極大提升,深受粵港澳大灣區人喜愛,每年生產的供港蔬菜超過千萬公斤。”
“一般工人一年也能收入五六萬元。”楊小才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樂做鄉村振興“弄潮兒”,楊小才和他的團隊躬耕于肥沃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和精湛的技藝播撒希望的種子,收獲滿滿的幸福。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