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廁所難” 市中心醫院妙手回春巧治便秘難題
通訊員 張雪凝
好幾天沒有“大號”,感覺肚子里藏了個小宇宙,隨時要爆炸,使出全身力氣但還是“顆粒無收”。
16歲的小俊(化名)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很大,同時還有一個難以啟齒的煩惱—便秘。小俊已經好幾天沒有順利排便了,每次上廁所他都感到腹部脹痛卻怎么也排不出來,這種不適感讓他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甚至影響了他的心情。
一天晚上,小俊在刷抖音時偶然看到一個視頻,視頻里有人聲稱“往肛門里放東西可以治療便秘”,小俊已經難以忍受便秘的折磨,決定試一試。他找到了一支長約20厘米的玻璃試管,按照視頻里的“指導”,小心翼翼地將試管插入肛門。然而,試管剛一進去,他就發現試管卡住了,怎么也取不出來。接下來的兩天,小俊感到肛周越來越疼痛,甚至出現了下墜感,他坐立不安,走路都變得困難。終于他再也無法忍受,決定去醫院求助。
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肛腸科,接診醫生楊彩云了解情況后,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過初步檢查,楊彩云發現小俊的直腸內異物位置大約在距肛緣7厘米處,斜橫于直腸,活動性差,無法輕易取出。
為了進一步確認,楊彩云安排小俊做了腹部正位DX檢查,影像結果顯示盆腔內見條狀高密度影,是異物的具體位置和形狀。科室主任于秀芝了解情況后,立即帶領團隊展開討論,根據小俊病情,制定了手術方案,盡快為小俊取出異物。
手術當天,小俊被推進了手術室。麻醉成功后,于秀芝先用左手食指伸入直腸內固定異物,然后用卵圓鉗輕輕夾持試管的遠端,緩慢地將試管拉出直腸。整個過程雖然緊張,但醫生們操作得非常謹慎,最終成功取出了那支長約20厘米的玻璃試管。
術后,小俊被送回病房,給予靜脈輸抗生素治療,以防感染。幾天后小俊大小便恢復正常,順利出院。出院前,楊彩云特意叮囑小俊:“便秘問題對生活的影響很大,但解決便秘的方法一定要科學。”
排便頻次受哪些因素影響?
飲食因素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排便頻次。例如,食用變質、不衛生的食物,容易引起腹瀉;而喝水少、缺乏蔬菜水果的纖維素攝入等,則可能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
生活因素
例如久坐、缺乏運動、長期臥床等,容易導致腸道功能減弱,影響排便的次數。
心理因素
人體的感覺神經控制著排便反射。因此,壓力過大、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可能會使自主神經發生紊亂,影響排便頻次。
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干擾腸道運動,影響排便頻次。例如抗膽堿能藥、抗抑郁藥、鎮靜劑等可能引起便秘;某些抗腫瘤藥物、抗生素等則可能引起腹瀉。
疾病因素
很多腸道疾病(如腫瘤、肛裂、炎癥性腸病)、內分泌疾病(如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都會影響人體的排便功能,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
醫生還給出了幾點治療便秘的建議:
1、飲食療法。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如大白菜、芹菜、菠菜等)和水果(如梨、火龍果、柚子、蘋果等)的攝入,同時多喝水,避免煙酒和辛辣食物。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無法按時排便,久坐久蹲更是加重了便秘問題。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早餐后,無論是否有便意,都去蹲廁所,逐漸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3、多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腸道供血和蠕動,建議每天進行快步走或慢跑,運動時間最好在40分鐘以上。
如果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便秘問題仍無法緩解,可以適當使用藥物幫助排便,如乳果糖或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對于嚴重的便秘患者,手術也是一種治療手段,一定要在醫生的充分評估和指導下進行。
責任編輯: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