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表演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摘要:表演現場熱鬧非凡 為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晚報特別邀請了西平大銅器代表性傳承人李松海,率領十多人的表演團隊走進邵莊小學。學生們全神貫注地看表演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摸獅子頭 西平大銅器,這一流傳于西平縣的古老打擊樂,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是隋唐燕樂的遺音。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 見習記者 趙永濤 通訊員 秋菊)鼓聲隆隆,雄獅翩翩;非遺瑰寶,閃耀校園。2月26日下午,天中晚報小記者活動進校園暨“非遺表演進校園 文化傳承潤童心”西平縣民俗表演活動走進柏城邵莊小學,為該校1000多名學生帶來了一場非遺的視覺“盛宴”。
表演現場熱鬧非凡
為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晚報特別邀請了西平大銅器代表性傳承人李松海,率領十多人的表演團隊走進邵莊小學。表演現場,鼓聲震天,彩帶飛揚,演員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時而變換隊形、時而舞動雄獅,傳統與現代、力量與美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
演員賣力地敲鼓
舞獅表演引得孩子們驚呼連連
演員們載歌載舞
演員們全情投入,動作隨著節奏變換,輕重緩急,舒展自然,笑容滿面,如春風般溫暖人心。操場上,歡呼聲、尖叫聲、笑聲、掌聲此起彼伏。
學生們全神貫注地看表演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摸獅子頭
西平大銅器,這一流傳于西平縣的古老打擊樂,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是隋唐燕樂的遺音。2008年,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西平大銅器主要用于鬧年、拜年、賀壽、鎮宅、祭祀和祈福等場合,演奏時使用的樂器包括大鐃、大镲、大鼓等,音色鏗鏘有力,充滿粗獷與豪放之美。
邵莊小學校長張亞敏表示:“學校今后將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尤其對傳承地方文化影響深遠。”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