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嘩變》將拍攝高清戲劇電影
摘要: 在北京人藝,《嘩變》傳承相繼。馮遠征表示,在拍攝手法上,以臺詞和表演取勝的《嘩變》不太適用過多的先進技術或手法,鏡頭的推拉搖移也許更能讓觀眾看清楚這部作品,此外,戲劇電影的形式能讓作品延伸至巡演不能抵達的范圍,讓話劇經典的魅力觸及更多人群。
法庭質詢開始,全場凝神屏息,高密度、快節奏的臺詞推動劇情一路糾結、探尋、反轉,爆發巨大能量。本周二起,北京人藝經典話劇《嘩變》回歸上演,吸引眾多觀眾。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透露,《嘩變》等劇目將拍攝高清戲劇電影,通過銀幕與更多觀眾見面。
舞臺上
高強度臺詞輸出,酣暢淋漓
《嘩變》是北京人藝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由美國導演查爾頓·赫斯頓執導,任寶賢、朱旭等藝術家首演于1988年,被稱為“話劇姓話”的典范。2006年,重排版《嘩變》由任鳴擔綱導演,馮遠征、吳剛、王剛、王雷等中青年演員接過接力棒,并一直上演至今。沒有任何場景變化,沒有復雜的調度,整個舞臺還原出逼真的軍事法庭現場,演繹著被告、原告、檢察官、辯護律師、證人之間言辭犀利、邏輯縝密的辯論,揭露出一場深刻的人性博弈。盡管《嘩變》劇本是外國作品,但充滿中式表達的演繹,使這部作品成為北京人藝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導演任鳴曾多次表示:“《嘩變》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正宗的話劇。”
1988年和2024年,《嘩變》時隔36年兩度赴上海演出,均大獲成功。“演員一上來就坐在那兒說,而且能說得詳細、說得抓人,同時靠說就把角色塑造出來。”在劇中飾演魁格的馮遠征能感受到,雖然這種表演方式對上海的年輕觀眾而言有些特別,但在演員的帶動下,《嘩變》很快便牽引著所有人步入酣暢淋漓的法庭對決。
“當年,赫斯頓導演要用秒表來掐每一句臺詞。”談起當年的排演經歷,馮遠征印象深刻。《嘩變》的邏輯性極強,節奏環環相扣,一步錯便步步錯。19年演下來,王雷把瑪瑞克的臺詞記得爛熟于胸,甚至是到了“晚上睡覺叫起來都能說詞兒”的程度。王雷說,《嘩變》每次開演前,自己仍有一種緊張與期待交織的興奮,“我相信大家都得在心里默幾遍臺詞。”馮遠征把《嘩變》總結為一場“坐著把戲演好”的挑戰,“尤其是不少新加入劇組的年輕演員,他們會在舞臺上看到、學到什么是人藝式表演。”不管是舞臺中央正在進行“激戰”的陳述者,還是坐在后面的一眾陪審團,每一個人都在通過不同的反應共同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
舞臺外
拍攝戲劇電影觸及更多觀眾
“從前幾年開始,我們這些老演員就在提醒年輕人,別因為演習慣了就失去了表演最基本的要素。”馮遠征舉例,比如吳剛就常常提醒年輕人,注意在臺上真聽真看真感受。除了重視年輕演員的表現,吳剛對自己同樣要求嚴格,他飾演的格林渥作為整部戲節奏的把控者,對演員的考驗極高,而他始終在追求“每天和每天都不一樣,每一次都有提高”。眾所周知,《嘩變》劇組眾星云集,演員之間關系也很親密,但當主演們被問及排練時有什么趣事時,大家總會嚴肅地表示:“這個過程沒辦法有趣,我們的創作只會更嚴格。”
在北京人藝,《嘩變》傳承相繼。作為從老一輩手中接過經典之作的晚輩,馮遠征深知,他們這一代也總是免不了被比較、被評論。對此,他很淡定:“前輩是高山,我們在仰止,就像老《茶館》也經常被拿來對比,前輩是創始人,我們只能不斷地去靠近。”
如今,年輕演員正在快速走向人藝的舞臺中央。馮遠征透露,或許在今年,新版《嘩變》的排演計劃將提上日程。同時,《嘩變》等劇目將以高清戲劇電影的形式亮相銀幕,部分已取得放映許可證,預計年內可與觀眾見面。
“我們想把經典作品留下來,作為今后復排的參考和示范,同時助力中國戲劇電影的發展。”馮遠征表示,在拍攝手法上,以臺詞和表演取勝的《嘩變》不太適用過多的先進技術或手法,鏡頭的推拉搖移也許更能讓觀眾看清楚這部作品,此外,戲劇電影的形式能讓作品延伸至巡演不能抵達的范圍,讓話劇經典的魅力觸及更多人群。
據悉,《嘩變》本輪演出將持續至2月24日。(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