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背后,中國動畫百年路的文化覺醒與突圍
摘要:如果說,時代與文化為中國動畫注入獨一無二的精神,那么中國動畫人更在時代里抓到了煥新的科技之基。更不消說,《哪吒2》中的一幕幕,就是中國動畫視覺技術走過的一步步:浩瀚又細膩的海水畫面視覺呈現,承自《深海》團隊自主研發七年的粒子水墨技術的開源共享;
曾有段時間貼著“代工廠”標簽的中國動畫行業,如今讓好萊塢大片廠“連夜研究”。此時,距離一分鐘動畫廣告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誕生在上海,時間已過去103年。
從無到有、從一分鐘到百億級票房,“三歲哪吒”橫空出世,是對創作者長期主義的回饋,又何嘗不是中國動畫百年征途的凱歌。打開時空膠囊,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會長蔡志軍說:“一路走來,中國動畫人在尋找自己的‘芯片’,也就是中國動畫之魂。”奇跡背后,中國動畫百年路的文化覺醒與突圍越見清晰。
出發:山高萬仞,只登一步
“難道你還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試試。”《哪吒2》尾聲這句對白,跟隨2.5億人次觀影而出圈,具有夢想感的少年氣息最是動人。
1922年,原上海閘北的一個亭子間里常常夜不能靜。從秦淮河邊而來、癡迷于皮影戲的萬家四兄弟租住在這里。他們廢寢忘食地鉆研一門新技術,因為身為商務印書館美工的大哥萬籟鳴接到任務,要為印書館工程師舒振東研發出的中文打字機制作一條活動廣告。他們通宵達旦地試、因陋就簡地用自制設備調,又從走馬燈、皮影戲中得到啟發,終于,畫筆下的人物動了起來。雖說技法原始,拍出來的人物動作不甚連貫,但不妨礙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為中國動畫留下雛形。
商業上的初步成功為萬氏兄弟積累了一手經驗,但少年人志不在此,一筆一筆描繪中國動畫的開篇,才是。1926年,依然擠在7平方米的亭子間,彼時26歲的萬籟鳴與胞弟們在反復嘗試中摸到了門道,中國第一部獨創動畫片《大鬧畫室》誕生。時長十分鐘,這則畫家與紙片人追逐嬉鬧的故事,開啟了中國動畫電影劃時代的大幕。10年后,萬氏兄弟交出《駱駝獻舞》,中國動畫進入有聲時代;又過了5年即1941年,他們與新華聯合影業合作,歷經18個月、共有百余人繪制近2萬張畫稿的《鐵扇公主》完成,這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部大型動畫長片;1958年,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出自萬氏兄弟手;1964年,萬籟鳴與唐澄合作,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問世……載入史冊的經典背后,凝結著萬氏兄弟一生的創新精神、藝術追求和家國情懷。
為什么一定要做中國自己的動畫電影?萬籟鳴的答案很簡單:創意、立意。動畫電影的故事可以天馬行空,不受環境和真人演員的限制;動畫片幽默且具有教育意義,已被外國當作“宣傳科學的利器”。帶著如是執念,哪怕沒有經驗、無從借鑒,“山高萬仞,只登一步”,萬氏兄弟為中國動畫事業實現拓荒。
2008年,時年28歲、畢業于藥學專業卻轉行動畫的年輕人楊宇化名“餃克力”,交出個人首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他在片尾致敬了全世界動畫行業的巨頭片廠、宗師級人物,萬籟鳴是名單上第一位個人。2015年,餃克力將早期藝名拆分為二,成立可可豆動畫公司,他自己從此以“餃子”之名行走江湖。
覺醒:民族風格,中國學派
大銀幕上,三維動畫復現“山河社稷圖”,八卦陣將《周易》哲學變得可視化,青銅饕餮紋、三星堆元素、漢代漆器色、宋畫意境化為視覺特效。觀眾看《哪吒2》,在光影中與傳統文化相逢,及至嗩吶破空、民樂齊發,“血脈覺醒”是許多人由衷升騰的共同情感。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評價,無論上世紀上美影鑄就的黃金時代抑或近十年自《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大魚海棠》《長安三萬里》《中國奇譚》《雄獅少年》等引發的國風熱、傳統文化熱,“我們的文化優勢、我們的文化資源,歷來是中國動畫最大的底氣”。
中國動畫初生的歲月,國運動蕩、山河破碎。一方面,受制于時代、受困于資金,中國動畫人難以無憂無慮地施展拳腳;另一方面,烽火歲月里動畫人用作品宣傳救亡圖存,新奇的藝術樣式吸引、激勵了一批年輕人。1950年,特偉帶著22名動畫人從東北回到中國動畫夢開始的地方,上影廠美術片組在上海扎根。新中國第一個十年,包括萬氏老三萬超塵、北電動畫專修科主任錢家駿與他的學生嚴定憲、徐景達、胡進慶、戴鐵郎等在內,藝術家們紛至沓來使得美術組迅速壯大,1957年獨立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
諸神歸位,只待一興。特偉把“走民族風格之路”幾個大字貼在墻上,號召美術組創作者“我們的作品要有我們的靈魂”。七字箴言下,上美影老一輩藝術家不斷從成語掌故、傳奇話本、民間故事、戲曲曲藝、傳統美術里汲取靈感,從全國各地“下生活”采風中預熱創作……無論是上美影從創作前端即錨定的信條,還是電影研究者以事后之明提煉出名詞,“中國動畫學派”開始驚艷世界。
中國學派有兩部里程碑式作品不能不提。《驕傲的將軍》脫胎于成語故事“臨陣磨槍”,不僅題材取典,人物用京劇臉譜設計,背景以工筆再現中國古典建筑風貌,音樂也采用戲曲鑼鼓。木偶片《神筆》源自民間故事,制片前,組員們赴河北、山東搜集大量民間繪畫、建筑、雕塑的圖案。此后,這些方式成為上美影創作的重要方法論。受其影響,《大鬧天宮》原畫師之一嚴定憲跑去京劇院偷師,好將漫畫家張光宇設計的孫悟空造型改成注入靈魂的“會動”的美猴王。京劇名角“南猴王”鄭法詳告訴他,孫悟空內里不是武將而是猢猻。一語點醒,嚴定憲在書桌上安了面鏡子,每天對鏡擠眉弄眼,揣摩猢猻的做派。整整2年打磨,雞心面孔、鵝黃上衣、豹皮短裙、紅褲黑靴子的經典美猴王形象在動畫底稿上活了。總導演萬籟鳴稱贊“神采奕奕,勇猛矯健”。
1961年,上美影研制出中國獨創的水墨動畫,并以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造型藍本,創作了《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動畫不僅攬獲六項世界大獎,法國《世界報》刊發評論,贊其意境悠遠;美國學者也驚嘆:“這是屬于中國人的動畫!”
迭代:市場轉型,工業升級
1978年,《大鬧天宮》在面世10多年后迎來遲到的公映,可不妨礙該片審美不過時,摘得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又在1983年法國巴黎上映時迎來近10萬人次觀眾,轟動一時。
撬動世界高度評價的,不僅是獨具韻味的東方美學,還有精益求精的質量。當時的上美影人,每抓住一個題材,都耗盡心力、不計成本地投入。為做《阿凡提的故事》,曲建方帶著兩名助手去新疆生活了20天;為了畫《草原上的小姐妹》,錢運達兩次帶劇組去內蒙古采風,冒著迷路風險嘗試夜間出行,只為觀察更多牧羊細節;為了改編《九色鹿》,整個劇組在敦煌駐扎了23天,臨摹壁畫;為了讓《雪孩子》貼近生活,林文肖專程去撫順搜集素材。
更讓今天創作者難以想象的,還在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特殊創作生態。剪紙片《等明天》和木偶片《長發妹》的美術設計是黃永玉;水墨動畫又一力作《牧笛》的背后是李可染以14幅水墨山水畫打基調,方濟眾以長安畫派繪就背景;程十發先為中國第一部木偶動畫長片《孔雀公主》做造型設計,再替水墨動畫《鹿鈴》揮毫潑墨;漫畫家韓羽為《三個和尚》設定迥異造型;漫畫家詹同替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操刀上陣;還有書畫家張仃成就了工筆美術片《哪吒鬧海》……國家級繪畫大師參與設計,名家前來授課,作家、作曲家先后加盟,京劇、評劇、滑稽戲演員紛紛受邀表演以激發妙趣,精英薈萃式的創作固然鑄就中國學派的黃金年代,但難以復刻。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加之美、日動畫的工業洪流涌來,中國動畫在1988年《山水情》達到水墨巔峰后,逐漸陷入市場轉型與工業升級的陣痛期。
最晦暗的時間,宮崎駿帶著《風之谷》叩開國際電影節大門之時,中國年輕的原畫師們正在深圳某動畫工廠描摹著迪士尼的線稿。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國產動畫市場份額不足10%。所幸,國產動畫有過落魄,但從未斷檔。
1995年,《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播出,在電視熒屏接續《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開啟的系列動畫片模式。2003年,《哪吒傳奇》收視率1.06%刷新央視動畫片最高紀錄,超越多年收視率榜首——迪士尼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為90后、00后留下記憶。進入21世紀,政策扶持(如《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與資本涌入,激活產業,市場嗷嗷待哺,人才培養、產業發育都在等待時間的答案。其間,1999年大學畢業的田曉鵬,一邊擔任電視動畫片《西游記》的生產監制,一邊投入“技術渡劫”,在三維動畫領域“修煉”。
2015年,田曉鵬執導的《大圣歸來》劃破長空,以9.56億票房點燃市場信心,開啟中國動畫電影產業拐點。
煥新:科技筑基,時代賦能
回望來時路,王雷說,從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數座高峰《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天書奇譚》《哪吒鬧海》直到此刻的《哪吒2》,真正中國動畫學派的內核是相似的:它們都或多或少切中了時代癥候,同時又超越了時代。
比如1979年,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三位聯袂執導,故事從主題、立意上都基本擺脫了原著《封神演義》里的黑暗色彩。那一年鬧海的哪吒,因為施展才能總遇阻力,正義之舉屢遭詰責,他偏用自己的方式主動棄肉身,以魂魄倚靠金蓮完成了人格的塑造——那是生命的終結、生命的開始。
而今天的魔童哪吒,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改變世界,我想試試”,已由渴望得到認同升格為挑戰權威、撕開壟斷。當傳統文化資源改編成為行業風口時,《哪吒2》以超越“元素拼貼”的嘗試,進入到“精神重構”的層面,在跨越千年的時空距離中,搭建起連接古今的情感橋梁。
就連《鐵扇公主》的問世,都寄寓了創作者想與西方《白雪公主》分庭抗禮,并用唐僧師徒三人聯合對抗牛魔王的故事鼓舞民眾團結一心、共同抗戰的心愿。
如果說,時代與文化為中國動畫注入獨一無二的精神,那么中國動畫人更在時代里抓到了煥新的科技之基。
2014年,田曉鵬為《大圣歸來》抵押房子時,應該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中國動畫的“技術革命”先行者。當時團隊做一段30秒的“熔巖巨獸”特效,需把硬盤寄到美國渲染農場,光排隊等候就要兩周。后來,他們發現杭州某網吧的顯卡不錯,干脆包場連夜做渲染——這是中國動畫最早的“云計算”。如今,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這一幕變成了類似科幻片的場景:2000臺服務器組成的“云渲染矩陣”,能把《哪吒2》的4K鏡頭拆成3.7億個任務包,通過5G網絡分發到全國,而在貴州貴安超算中心,《哪吒2》制作的5年時間里,片中超40%的特效鏡頭在此進行了長達3年的渲染。最高峰的時候調用1000張高性能顯卡,如此大的渲染算力集群,在當時可以說是國內唯一。
更不消說,《哪吒2》中的一幕幕,就是中國動畫視覺技術走過的一步步:浩瀚又細膩的海水畫面視覺呈現,承自《深海》團隊自主研發七年的粒子水墨技術的開源共享;申正道和靈珠哪吒打斗場次;深山密林的瀑布特效,由《熊出沒》華強方特團隊主要負責;圍困陳塘關的震撼視效,完成者是《凡人修仙傳》作者原力動畫;2億人洪流對撞的特效,出自《姜子牙》聯合導演王昕的公司泥丸星……
全行業的托舉,成就了《哪吒2》百年來的每一步,構筑了中國動畫的突圍史。(文匯報記者 王彥)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