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精品提案展示
摘要:(十)關于關愛青少年成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建議 提案者:邵新月 提案號:318 主辦單位:市教育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將心理健康測試評估納入必選體檢項目。
(一)關于促進我市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建議
提案者:李界峰
提案號:33
主辦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協辦單位:市財政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調整完善有關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各類扶持政策,重點突破產業融資、用地建房、生產許可、產品銷售許可等制約我市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瓶頸和難題。二是建立目標責任制和目標考核機制,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動力。三是做好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人才、資金、技術、基礎設施等要素保障。四是突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重要抓手,各級政府要大力宣傳,積極協助,爭取獲得更多中央財政資金的扶持,開展專業培訓,引導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經營者利用好中央政策。五是依托農村合作社或協作組織,引進具有營銷能力的流通企業,打造電子商務試驗平臺,培育響亮品牌。
辦理情況:一是拉長糧食、畜牧加工產業鏈條。2024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2384.43億元,增長7.85%。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515家。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形成了“企業+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鏈條。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361家,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84家、市級269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農戶達466308戶,帶動家庭農場8097家,帶動農民合作社22127家,帶動就業人數29312人,對農戶支出合計782128.61萬元。三是出臺了《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駐馬店市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試點工作。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40個,位居全省第二。四是積極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建設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3個,泌陽縣、確山縣國家級豫西南肉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被列為標桿項目,新蔡縣、正陽縣分別列入河南奶業產業集群和河南花生產業集群。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8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6個,省級17個。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示范點3個,中國美麗田園1處。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1231個,營業收入17.33億元,帶動農戶5.36萬戶。五是建立了各級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配合聯動、企業積極參與的農業品牌發展機制。全市有效期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達278個,其中綠色食品26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3個,位列全省第二;全國名特優新有效名錄產品72個,位居全省第三;4個品牌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有116個農業品牌入選《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目錄》;29家企業的58個產品入選首批“豫農優品”商標及標識使用人名錄,正陽花生品牌價值達124.35億元,全市農業品牌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二)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作的建議
提案者:市工商聯
提案號:128
主辦單位:市政府辦(金融)
協辦單位:人行駐馬店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駐馬店監管分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持續完善政銀企常態化對接協作機制,大力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支持民營企業行動。合法推進信息公開,增進銀企互信。引導民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二是在風險防控方面優化頂層設計,創新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模式,出臺擴大抵押物范圍、差異化信貸等政策,推出新的擔保方式和金融產品,構建全流程風控管理體系。三是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簡便易行、可量化的盡職免責內部認定標準和流程。要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不良容忍度監管要求,優先安排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四是全力助企上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分級分批做好企業上市路徑規劃,積極創造上市條件。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招引培育,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組織專家為企業“把脈問診、精準開方”。
辦理情況:一是抓好政策落地,信貸投放總量穩步提升。抓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金融支持房地產等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實,全省率先出臺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十六條措施,精準賦能實體經濟。2024年末,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194.12億元、全省第7;貸款較年初增加241.50億元、全省第9;較年初增速8.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1個百分點。二是創新金融產品,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目前,針對民營企業的信貸產品達120種,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62%、4.29%,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43、0.6個百分點。2024年12月全市新發生各項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20%,在2023年下降0.47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降0.9個百分點,連續20個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民營企業發展。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推動政金企對接精準快達。2024年扎實推進項目協調、引資考核、月調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等工作機制,全年召開政金企對接活動150場,惠及企業1568家,投放82.60億元;通過重大項目融資協調機制放貸118個項目、215.58億元,當年新增放貸金額54.40億元。通過“行長進萬企”活動走訪調研企業8446家,累計達成融資合作金額330.61億元,已實際落地投放297.96億元。四是用好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引導企業積極對接私募基金等股權投資機構,累計組織各類投融資機構赴企業開展調研20多次,組織企業召開融資路演活動10多次,搭建企業與資本市場溝通橋梁,近年來累計幫助我市企業獲得股權融資近30億元。
(三)關于培育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助力“中國藥谷”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提案者:周淑梅
提案號:81
主辦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協辦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將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納入“中國藥谷”發展規劃,完善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中國藥谷”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建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和中藥材大數據平臺。三是利用區域高校、各級學會、專家團隊等人才資源,加大對種子種苗、種植栽培、炮制加工、精深加工等高端人員的培訓力度。
辦理情況:一是持續優化中醫藥產業發展環境。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制定《關于進一步推進駐馬店市“中國藥谷”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意見》,促進中醫藥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二是持續推進中藥材科學規范種植。通過多次調研,聽取各醫療機構和中藥生產加工企業的意見建議,為中藥材生產當好科技參謀。積極建設省級標準化道地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引領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目前認定我市道地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3個。三是持續提升中藥材產業研發水平。積極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加強與省中醫藥科學院、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中藥材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中國藥谷”(駐馬店)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增效,不斷加強科技項目申報和創新主體培育。四是持續擴大中藥材加工生產規模。持續推進天方藥業中國醫藥中成藥生產平臺建設項目,積極促進確山天弘綠源藥業打造GB/T國家標準艾草生產加工,是目前國內唯一國家標準艾草生產加工企業。五是持續擴大中醫藥產業影響力。大力宣傳中醫藥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樹立中醫保健、中藥養生等健康理念。積極參加第二十六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和第三屆“一帶一路”(河南)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對我市25種道地藥材和市中醫院55種臨方制劑和50種院內制劑進行了宣傳,極大提升了群眾對中醫藥的認可度。
(四)關于加強我市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建議
提案者:市社科聯
提案號:289
主辦單位:市文廣旅局
協辦單位:市財政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加強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弘揚傳承、利用紅色文化工作的統籌協調。二是積極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支持,推薦一批重大紅色旅游項目入選國家投資項目庫。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紅色旅游業發展。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立法保護力度,制定革命文物保護法。創新金融扶持政策,引導各類資金參與全域旅游建設。三是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推介力度,全方位宣傳推介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產品。四是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辦理情況:一是紅色文化弘揚傳承有力。積極開展紅色革命遺址、舊址保護利用,推動建設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全市依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紀念設施建設的7家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成功創建1家國家首批紅色經典景區、1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家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累計服務觀眾2800萬余人次,提升了革命場館的檔次,增強了革命文物和場館的吸引力,強化了用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用紅色旅游傳播紅色文化。二是紅色文化保護措施扎實。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4400多萬元,相繼開展了17處革命文物本體維修和24個安防、消防升級改造項目,爭取2370萬元對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等7家博物館實施免開補助,帶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投資參與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推動我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三是紅色文化宣傳推介深入。近年來,市文廣旅局積極打造“駐馬店文旅”新媒體矩陣,利用央視一套等主流頻道,承辦50多場次宣傳推介活動,選拔優秀講解員參加6次省級及以上革命文物講述比賽,擴大紅色天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四是紅色品牌帶動效應顯著,3家革命類場館被省直有關部門命名為河南省革命文物協同研究基地、首批革命文物研學基地、第一批“紅色文物說——河南省紅領巾講解基地”。
(五)關于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建議
提案者:農工黨駐馬店市委會
提案號:166
主辦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實現醫共體內部機構聯而互通。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幫扶力度,強化縣醫院牽頭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機制,有效進行人員和技術分配,實現分級診療的目的。四是積極推動醫共體的信息平臺建設。五是改變醫保支付方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六是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醫防結合制度的融合。
辦理情況:一是各縣成立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市、縣醫保部門分別出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療保障管理實施方案》,對鄉鎮衛生院按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在編人員經費由縣財政全額承擔。二是推進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全市共培訓家庭醫生101個團隊404人,在線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11972人,“線上+線下”培訓骨干全科醫生17人、骨干醫師46人、鄉村醫生360人。三是推進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申報縣域內2024~2026年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擬建設單位19家。持續推進縣域醫療中心綜合能力提升,建成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臨床服務五大中心25個,9個縣級特色專科獲批,泌陽縣等5家單位被確定為國家“兩專科一中心”建設項目。持續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新創建服務能力推薦標準機構11所,社區醫院19所,創建“5個100”實踐樣板6個。四是加強財務統一管理。各縣醫療集團均制定了財務統一管理辦法及制度,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管理,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和財務運行風險評估,加強對醫共體的財務監督。五是建立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推進薪酬制度改革,選定市中心醫院和平輿縣作為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制訂了符合“兩個允許”政策的全成本績效核算方案,調整了納入核算的績效工資的比例,使崗位績效工資更趨公平。六是構建“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完善衛生專網建設。全市182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云計算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統,有效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工作資金和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
(六)關于加強科技創新發展壯大我市新質生產力的建議
提案者:趙軍偉
提案號:45
主辦單位:市科技局
協辦單位:市工信局、市政府辦(金融)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拓展未來產業新賽道。二是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創新平臺帶動作用和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三是推進高能級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便捷通道,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四是培育新動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與數字經濟。五是激發活力,完善科技創新獎勵機制。六是深入實施“駐馬店英才計劃”,培育一流的人才引育平臺,加強校地共建合作,壯大自身高校高職資源。七是打造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科技信貸產品體系,壯大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體系,發展多元化股權投融資。八是建成運營一批科創孵化園區,辦好創新創業投資“路演”活動,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辦理情況:一是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創新龍頭企業,142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50家。二是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天中實驗室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培育建設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024年共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6家,培育省級孵化器3家,認定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6家,培育市級以上星創天地10家、農業科技園區5家。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圍繞主導產業,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2024年新柔性引進院士3名,新建中原學者工作站4家。成功舉辦2024年“產科教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四是加強成果轉移轉化。正在實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13項,舉辦科技成果發布對接活動16場,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21項,技術合同成交額59億元,同比增長40%。五是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全力打造科技服務綜合體2.0,建立“六個一”工作機制,共征集創新要素需求7類900多項,在全省科技工作會上受到通報表彰。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成立5個專班,采取二分之一工作法,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季度服務。六是持續做好科技金融工作。舉辦了駐馬店市“高精尖缺”和服務綜合體“科技貸”需求企業政銀企融資對接會,發放貸款金額4500萬元。駐馬店市“省科技貸”57家企業獲貸2.57億元,位居全省第六。
(七)關于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監管的建議
提案者: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提案號:168
主辦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協辦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明確醫療廢物處理操作流程,統一標準和技術規范,制訂運輸、存儲、處置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應急預案。二是加強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工作人員培訓。三是建立醫療廢物信息監管平臺。四是提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無害化處置能力,增加醫療廢物處理種類,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辦理情況:一是印發了《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方案》《關于切實做好醫療機構未被污染輸液瓶(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持續完善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規和標準,同時嚴格按照省智能醫療廢物數據匯聚標準,做好“智能醫廢”系統的數據對接工作,實現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的規范化監管。二是加強宣傳和培訓,結合醫療廢物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和日常醫療廢物處置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組織醫療機構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深入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三是在實現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智能化監管的基礎上,全面部署開展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智能醫廢”建設工作。目前,全市醫療機構總數4275個,“智能醫廢”建設機構數4154個,覆蓋率達97.17%,其中西平、汝南、正陽三個縣達到全覆蓋;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4195個(其中一級醫療機構335家,未定級醫療機構3860家),已驗收合格4074個,驗收合格率97.12%,總體建設進度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提升集中處置能力,目前我市已建成6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機構,加上我市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海駿醫療廢物后期的處置項目建設也在不斷推進,醫療廢物處置總體覆蓋面廣、處置能力可以滿足需求。
(八)關于打造精品生態綠道,讓天中更綠更美更宜居的建議
提案者:李新耀
提案號:183
主辦單位:市園林綠化中心
協辦單位:驛城區、汝南縣、市文廣旅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完善對通往西部山區建設生態綠道的專項規劃,加快實施城市綠道規劃,加強綠道配套設施建設。二是建立完善政府主導的多元化運營格局,打造綠道特色旅游、體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服務品牌。三是建管并重,建立長效化管理機制、社會化管理模式和智能化管理平臺。
辦理情況:一是中心城區依托道路防護綠地、公園綠地、濱河綠地等綠色資源,已建成小清河綠道、練江湖綠道、練江河綠道、淮河大道綠道等17條綠道,長度共計169公里,其中建成區內綠道長度145.89公里,串聯起人民公園、開源公園、練江湖公園、練江河濱河公園等市區內多個景點。二是把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管理納入智慧化數字化管理,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的網格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全面開展苗木修剪、補植補栽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公園綠地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三是持續開展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制定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管理考核評比辦法,明確四區及片區管理任務,做到園林綠化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四是建立“日巡查、月評比、季總結”的園林綠化精細化管理工作制度,組建精細化管理隊伍,開展全面檢查督查。
(九)關于加快數字賦能我市營商環境高質量建設的建議
提案者:張新民
提案號:69
主辦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協辦單位:市工信局、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市通管辦、市人社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布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能融合基礎設施。二是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完善政務基礎平臺,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率,提高政府在線服務能力和監管能力。三是加大本地數字人才培養力度,優化數字人才的引進政策,面向全民開展數字素養教育。
辦理情況:一是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制定印發了《駐馬店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駐馬店市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鞏固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推進5G規模化部署,拓展5G應用場景,順利完成“千兆城市”創建工作。二是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拓展網上辦事深度,深化了“全豫通辦”“跨省通辦”,拓展了“掌上辦”范圍,推行“免證可辦”,拓展了網上監督渠道,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三是不斷完善“1+N”人才政策配套措施,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打通制約人才發展的政策“堵點”,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駐馬店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駐馬店市市直事業單位引進人才操作辦法(試行)》等文件,核定100名專項事業編制,建立“蓄水池”,對引進的A、B、C、D類人才進行獎勵補貼,評聘專業技術職務不受所在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數額和結構比例限制,并對子女教育提供優質資源予以保證。
(十)關于關愛青少年成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建議
提案者:邵新月
提案號:318
主辦單位:市教育局
提案摘要:
建議:一是將心理健康測試評估納入必選體檢項目。二是加強醫校銜接,持續關注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三是開設家長課堂,提高家長對孩子的共情能力,避免教育內卷,倡導平凡教育。
辦理情況:一是健全心理健康工作機制。市教育局與市委政法委、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駐馬店市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實施方案》,出臺《駐馬店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方案》,就加強全市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預警機制、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等提出明確要求。二是開展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篩查。秋季學期開學以來,市教育局對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初步篩查,參與篩查50.5225萬人。目前正在組織班主任和專業人員對初篩結果進行二次評估,在此基礎上建立“三類清單”。根據評估結果,動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區分輕度(藍)、中度(黃)、重度(紅)學生,“一人一案”進行跟蹤和幫扶。三是對各縣區教育局和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專項督導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下發督查通報和心理健康教育督辦通知單,要求縣區和市直學校對通報的問題認真研究,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完畢,對整改落實不到位的,約談縣區教育局和學校主要負責人。四是舉辦全市中小學校長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提升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下一步,市教育局還將分批舉辦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專題培訓,助力全市教育系統心理健康知識專業成長。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