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大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摘要:通過深入研究食管癌微環境,團隊首次將細胞自組裝和微纖維生物復合凝膠相結合,建立起可負載食管癌仿生器官的水凝膠新體系,將其作為食管癌仿生器官的3D生物載體。
器官芯片領域再獲重要突破
河科大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2月13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高社干帶領的團隊在器官芯片領域再獲重要突破,最新研究論文入選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之一的《細胞》子刊《細胞報道·物質科學》。這是國內食管癌領域該類研究首次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該論文題目是《基于水凝膠的中空仿生微纖維用于食管癌功能重塑》,該校石林林博士為第一作者,高社干為通訊作者,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第一署名單位。
中國是食管癌高發的國家之一,高社干團隊長期從事腫瘤防治研究,曾于2014年率先發現口腔細菌是引發食管癌的重要誘因,并在此領域持續深耕。
該研究屬于交叉學科,涉及醫學、材料科學、電化學、3D打印等多領域,核心團隊成員近百人。通過深入研究食管癌微環境,團隊首次將細胞自組裝和微纖維生物復合凝膠相結合,建立起可負載食管癌仿生器官的水凝膠新體系,將其作為食管癌仿生器官的3D生物載體。
“既堅定了團隊信心,又給國內醫藥領域提振了士氣,也開辟了仿生器官芯片指導患者個體化精準診療新方向。”高社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藥物研發耗資巨大且周期長,我國的原研藥長期落后于西方國家。在器官芯片技術研發取得突破后,將有效替代原研藥開發過程中的動物實驗,研發效率提升至少30%,并大幅降低經費成本,對我國新藥研發、臨床研究、藥物敏感性實驗等3個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據介紹,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同時,省科學院、省醫學科學院以及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等科研機構與職能部門,分別在實驗場地、經費保障、博士編制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中國人的醫療、用藥問題,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也生動詮釋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高社干說,“我們團隊將聚焦‘四高四爭先’,盡快將研究成果推動到臨床試驗階段,并同步實現產業化,在口腔、肝臟、腎臟等器官上進行更廣泛的應用,在創業、創新、創造上奮勇爭先。”(記者 肖遙 吉小平)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