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的道地藥材(第十二期)——茯苓
摘要:茯苓是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等根部的一種真菌,松樹的松油和纖維素成為茯苓生長必需的營養成分。茯苓還有一個讓女性朋友欣喜的神奇功效,能營養肌膚,讓肌膚煥發自然光彩。
【簡介】中藥材茯苓是一味利水滲濕藥,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別名】茯菟、松薯、松苓、云苓、玉靈、松木薯。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
【作用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和胃,養心安神。
【臨床應用】1.水腫尿少;2.痰飲眩悸;3.脾虛食少,便溏泄瀉;4.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主產地】駐馬店市確山縣西山。
【采摘季節】7~9月采挖。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神農嘗百草,茯苓最為神”,唐代詩人杜甫的《茯苓飲》以簡潔的文字寫出了茯苓作為中藥材的珍貴之處。天中道地藥材本草的瑰寶—茯苓,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多樣的食用價值,在中醫領域和美食世界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葛洪在《神仙傳》中記載:“老松精氣化為茯苓”,古人認為,松樹四季常青,凌冬不凋,茯苓是凝聚了松樹精華的天賜養生極品。茯苓是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等根部的一種真菌,松樹的松油和纖維素成為茯苓生長必需的營養成分。外形似甘薯,外皮顏色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則為粉色或白色。通常在7~9月間采挖。自《神農本草經》起,便將茯苓列為上品,盛贊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的神奇功效。歷經兩千多年的食用歷史,茯苓憑借其多樣的功效,無論春夏秋冬,都能與各類藥物完美配伍,發揮出其獨樹一幟的效用。在中醫的世界里,茯苓被譽為“四時神藥”。茯苓味甘、淡,性平無毒,入心、脾、肺、腎四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可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現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鎮靜、抗腫瘤、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護肝等作用。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飲食養生顯得尤為重要。茯苓亦藥亦食,為藥效神,為食味美。如茯苓粥、茯苓餅、茯苓糕、茯苓飲品等。茯苓還有一個讓女性朋友欣喜的神奇功效,能營養肌膚,讓肌膚煥發自然光彩。茯苓作為藥食同源的食材,雖然具有諸多益處,并非人人適宜,中醫養生講求“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忌盲目跟風。
隨著對茯苓的深入了解,我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中醫的智慧。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實效,讓中醫藥文化跟上我們的生活和審美,賦予中醫藥更強的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