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劇“小白”遇上京劇大咖
摘要: 張悅自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成立之初便在此授課,目前也是成人班的課程總監,在她看來,京劇的成人教育是未來京劇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向,只有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京劇的課堂,親身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才能以點帶面,讓京劇這一國粹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天津是戲曲大碼頭,這里的觀眾懂戲、愛戲,在全國享有盛譽。天津不僅是京劇演員的重要舞臺,還在京劇傳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這片土地上,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走下舞臺悉心傳藝,讓大批熱愛京劇藝術的人有機會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習京劇,舞臺上下雙向奔赴的故事一次次地上演。為探尋這樣的故事,記者走進了由天津京劇名家石曉亮創辦的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該學校自2017年成立至今,不僅向眾多知名戲曲院校輸送了大批優質的京劇生源,還面向零基礎的人群創辦了成人班,累計招收學員數百人,讓京劇愛好者完成從“小白”到“票友”的轉身。
戲曲大碼頭
圓年輕人粉墨登場的夢
周六的晚上,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里人來人往,擠滿了前來上課的學員。聽學校的教務老師說,這里每到周末都很熱鬧。
鄭甜和鄭學晨兩姐妹是天津青年京劇團著名荀派花旦、國家一級演員張悅老師教授的成人班的學員,雖然只和張悅老師學習了半年的時間,但是兩個人已經從最開始的京劇“小白”,到現在可以登臺演出了,兩姐妹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鄭甜和鄭學晨的家鄉在湖北,因工作原因來到天津,起初她們對京劇完全不了解,但是天津濃厚的戲曲氛圍讓她們對京劇產生了興趣。“都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天津是有名的戲曲之鄉,我想京劇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文化,所以就想通過學習來感受一下,沒想到這一學就徹底愛上了這門藝術。”鄭甜說。
鄭甜和鄭學晨通過網絡了解到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在天津開設京劇成人班的培訓機構并不太多,有如此雄厚的師資力量的學校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兩姐妹很快便決定要來上一次體驗課感受一下。一次體驗課雖然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但足以令兩姐妹難忘。“第一次來上體驗課,給我們授課的就是張悅老師。當時她教我們如何正確地找到發聲的位置。在做示范時,張悅老師的嗓音一出來就震撼到了我們,那種聲音的穿透力直擊人心,我感覺身上就像過了電一樣,如果說原來我只是聽說京劇有多好,那張悅老師就是把這種好具象化了。” 鄭甜說。
這次的體驗課讓鄭甜和鄭學晨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劇藝術的魅力,姐妹倆下定決心要和張悅繼續學習。從發聲到吐字,再到形體,張悅事無巨細,每個環節都傾囊相授,讓兩姐妹成長得非??臁`嵦鹫f:“我們是湖北人,咬字發音都和北方人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最開始連把念白完整地讀下來都很費勁,但是張悅老師特別有耐心,逐字逐句地糾正我們,把她總結的訣竅教給我們,我們覺得很受用,所以越往后學,學得越快,現在不僅能夠正確地發音了,還能把選段完整地唱下來,這在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從正式學習開始,兩姐妹每個周六無論有什么事,都會堅持來學校上課,因為對她們而言,每周這僅有的一個半小時的學習時間非常珍貴。通過學習兩人對京劇的理解也愈發深刻,鄭甜說:“張悅老師為我們這樣零基礎的學員設計的課程非常有意思,每節課除了要練習發聲這些基本功以外,張悅老師還會給我們講很多京劇唱段中的故事,加強我們對京劇文化的理解。每節課的后半節就是形體練習,比如走臺步等,對于成人學員來講,身體不像孩子們那么靈巧,學起來其實有些難度。張悅老師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們一遍一遍地練習,我們做幾遍,她就陪著我們做幾遍,讓我們這些學員都覺得很感動,在張悅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的進步也越來越快,很有成就感。”
12月14日,鄭甜和鄭學晨兩姐妹作為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成人班的優秀學員參與了天津電視臺“模唱大師秀”的節目錄制,這是兩姐妹第一次正式登臺演出,內心非常緊張。為了讓她們在舞臺上能有更好地發揮,張悅利用課余時間無償為兩姐妹進行排練,在張悅的指導和鼓勵下,兩姐妹順利完成了節目的錄制,在舞臺上留下了精彩的瞬間,“這次能順利完成演出,真是多虧了張悅老師,其實她本可以不用來的,但是因為放心不下我們,每次錄音和拍攝,她都會在臺下看著我們,發現有不對的地方就及時給我們進行糾正,有了張悅老師的陪伴,我們姐妹倆的心里也踏實了不少。在她的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匠人精神,張悅老師對待藝術,對待京劇,每一件事都是全身心地付出和投入,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鄭甜說。
給京劇愛好者當老師
“梅花獎”得主被學生的熱情所感動
今年77歲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經文是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成人精品班的特約教師。2006年李經文正式退休,近年來由于身體原因很少登臺表演。她把對戲曲的全部熱愛和深情傾注在學生身上,也包括這些京劇愛好者。
從學校成立成人精品班起,李經文便在這里授課。為保證教學效果,精品班每個班不超過10人。戲曲講究口傳心授,老師一字一句地教,學生一字一句地學。一出戲教兩個月,8節課,為了讓學員們把戲學精、學細,李經文主動免費給學員們加課到12節,讓學員們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唱段。這幾年,李經文一共教了三十多名學生,排演了《坐宮》《穆桂英掛帥》《西施》三出戲。
“教學生就得耐得住性子,尤其是面對這些沒有任何基礎的成人學員。”李經文說。為了讓學員們能學有所成,李經文在授課時下了很大的功夫,她說:“京劇非常講究尖團字、發音,這個字你會念、上口了,但不一定能正確地發音和演唱。老師就要一點一點地教學員,把唇齒喉舌腮都使對了,發出的音才能圓潤、動聽。老師還要給學員糾正嘴型、舌頭的位置、上膛怎么打開……讓學員理解正確的發聲位置,并且能夠把口腔的各個部位調動起來,完美地配合,形成共鳴。要實現字正腔圓、韻味十足,其實難度蠻大的,所以學戲曲是非常吃功夫的。”
這些年,通過跟這些成人學員接觸,李經文感觸頗多:“咱們天津這個戲曲大碼頭,的確是有深厚的基礎。這些成人班的學員,大部分已經退休,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還有七十多歲的,她們非常迫切地想要學好京劇,不但要求學唱,還要求學身段,希望能粉墨登場去演出,但是她們又沒有基本功,不像專業演員從小練功。一般的票友都是以唱為主,但現在的票友,學完就想扮上戲、彩排、演出。”雖然不能像專業演員那樣登上中華劇院、中國大戲院等大舞臺,但在很多小規模的舞臺、群眾性演出場所,學員還是渴望一試身手。這些票友經常利用這些小規模的劇場進行排練、演出。
每次上課,李經文都先要學員們練習跑圓場,這是京劇演員表演的基本功。這些學員們年齡普遍偏大,很多人腰腿都有毛病,但大家依然克服身體上的不適,認真練習跑圓場、走腳步。“比如我們這次排的《坐宮》,要穿花盆底的鞋,有的學員七十多歲了,膝蓋不好,沒法跪,那怎么辦?也要練。穿花盆底的鞋是吃功夫的,怎么跪、怎么起,都是有技巧的。學員們非常刻苦地練,每回上課,一進門就穿上旗鞋,反復練習腳步。”李經文說道。
學員們的認真努力,讓李經文看到了她們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與熱愛,激發了她想要將自己畢生的心血傾注在這片土壤的想法,“這些學員不是都住在附近,有家在市里的,還有住在大港、小站、塘沽的。上午10點上課,她們有的早上6點就要從家出發,一路公交、地鐵,倒車過來。這些業余的學員,沒有基本功,水平參差不齊,但她們學習京劇都非常投入,每次上課大老遠地趕來,上課時候認真錄音、錄像,回家反復聽、反復看,自己不斷練習、揣摩,學員們這種努力挺讓我感動的。我就下決心,一定要認真授課,讓她們通過我的教學,能在京劇演唱和表演水平上有所提高。” 李經文說。
李經文告訴記者:“通過學習,學員們自己也覺得,‘我們懂了什么是好’。學戲就是這樣,你聽錄音,聽會了這還不行,還得唱對了,唱對了之后,你還得唱好、表演好。學員尖團字分開了,上口字也懂了,還沒完,藝術就是精益求精,精才能‘更上一層樓’。這些要一步一步達到,就得通過訓練、刻苦學習。我們這個班的學員前些日子在小站的一個劇場進行了演出,有的學員學了一年不到,也登臺唱了一折。在舞臺上,有的學員不論是唱還是表演,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效果很好;有的學習時間短、表演實踐少,上臺還緊張;有一個學員,上臺后忘詞了,當時這個學員自己很尷尬,鞠躬下臺。為了不給學員留下遺憾等演出結束,觀眾離開后,我們把樂隊又召集起來,重新讓這個學員演了一次,錄了像,讓學員有一個很好的紀念。學員也很感動。”
心系京劇的熱土
天津觀眾懂戲的傳統不能斷檔
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自2017年6月正式成立,至今已走過7年的時光。
這些年來,石曉亮在舞臺演出之余,一直致力于京劇文化的普及和傳承的工作?;貞浧甬敵鮿撧k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的場景,石曉亮說:“早些年,我開辦了旭日·染香京劇攝影基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里拍攝,通過和他們聊天,我發現家長們很希望孩子可以接觸并學習京劇,可是當時在天津乃至全國,都很少有這樣專門的京劇培訓學校。我當時就萌生了想要創辦這樣一所學校的想法。2017年,我和我的母校天津市藝術職業學院(原天津戲曲學校)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創辦了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同年9月,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少兒成長班正式開班授課,我仿效當年的富連成科班,為其命名為‘喜’字科。既是向京劇先賢致敬,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傳承。”
少兒京劇培訓做起來后,石曉亮發現很多成人也有這方面學習的需要,因此在2017年10月,正式開設了京劇成人班,“最開始只是教演唱,后來根據學員們的需要,我們開了身形課、武功課、毯功課、妝造課。很多學員通過在這里學習,由不敢張嘴到敢張嘴,由不敢上臺到敢上臺。如今,我們已累計招收成年學員數百人。下一步,我想爭取在各區都開分校,聯系更多的演出場所,讓這些成年學員能夠有實踐、展示的平臺。”
在正式開辦課程之前,石曉亮就對老師們提出了要求,要對得起每一位來這里上課的學員,不是自己拿手的戲不能教。著名京劇老生演員武廣江風趣地說:“教成年學員,費的其實是老師。小朋友有時候可以哄著學,不聽話可以‘嚇唬’,比較簡單。但成人不行,有的學員開始時會質疑老師——這句你為什么這么教?我聽的唱片可不是這樣的。你就得給他講,當年的這個演員這個時候為什么是這么唱,后來發展到什么時候,改成什么唱法。你只有把這些歷史都弄明白,給他講清楚,他才能‘服你’。”
張悅自天津旭日國韻京劇培訓學校成立之初便在此授課,目前也是成人班的課程總監,在她看來,京劇的成人教育是未來京劇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向,只有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京劇的課堂,親身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才能以點帶面,讓京劇這一國粹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張悅說:“京劇藝術傳承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為什么在有著多元文化環境的今天,京劇依然能夠在中國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正是因為這是由一代一代的京劇前輩們嘔心瀝血留下的藝術瑰寶。我們作為京劇從業者,絕不能讓這份瑰寶在我們的手中有絲毫損失,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
“我至今仍記得我的恩師趙慧秋說過,作為京劇演員,除了完成好舞臺演出外,還一定要在天津打造一片京劇的熱土,發揮我們自身的余熱,播撒下京劇的火種,然后靜待星星之火燎原。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花時間、花錢來學京劇,這就是一代又一代京劇人努力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天津的觀眾懂戲,這個傳統不能斷檔。很多學員說,在這學了京劇,哪怕我將來不上臺,坐在下面當觀眾,也是一個懂戲的高水平的觀眾。有這樣的氛圍和基礎,天津戲曲大碼頭的美譽度才能持續提升。我們要培養觀眾,培養高水平的觀眾,這是天津戲曲文化的一部分。”張悅說。記者 徐雪霏 王爽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