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
摘要:2023年以來,水利部啟動兩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分類制定水價,優化政策供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2022年底,全國49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目前總體進展順利。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魏弘毅)記者29日從水利部獲悉,我國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灌區超過7300處。目前我國耕地灌溉面積為10.75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6%。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16提高到0.576,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從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在農業灌溉用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保障了我國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穩步增加。
這些成績,離不開我國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穩步推進。“十四五”以來,我國已累計實施1880多處大中型灌區改造項目和190多處新建灌區項目,完成后預計可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約2億畝。2024年,水利部會同相關部委實施1300多處灌區現代化建設改造項目,完工后將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7000多萬畝。
現代化灌區建設體制機制也在逐步創新。2023年以來,水利部啟動兩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分類制定水價,優化政策供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
科技賦能灌區灌溉效率持續提升。2022年底,全國49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目前總體進展順利。無人機巡渠等新技術在數個灌區得到運用,精準調度和精準灌溉在節約用水的同時實現糧食增產增收。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形成相對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輸水、排水工程網絡體系;下一步將繼續推動農業灌溉事業發展,為端牢中國飯碗持續作出水利貢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