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讓賢孝文化更接地氣
摘要:此外,該縣還積極組織鄉村戲曲、歌舞等文化團隊,將百姓身邊的賢孝典型、致富經驗、紅色故事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正陽縣的文化下鄉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讓紅色文化和賢孝文化在千家萬戶得以傳承和發揚。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李明生)近日,正陽縣的文化下鄉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戲曲、小品、歌舞及紅色電影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不斷上演,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場場文化盛宴。
在彭橋鄉大劉村文化廣場,一場精彩的戲曲演出正在進行。臺上,演員身著戲服,唱腔悠揚,動作傳神;臺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不少人還拿出手機拍視頻發抖音,分享這份歡樂。
在閭河鄉黃山村文化廣場,連續幾晚的電影放映吸引了大量村民前來觀看。
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是正陽縣最鮮亮的底色。該縣一直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途經正陽縣雷崗村時,英勇的正陽人民與戰士并肩作戰,用鮮血與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篇章。為銘記這段歷史,正陽縣精選了一批紅色影片和戲曲,在全縣各鄉鎮巡回演出。其中,該縣自編自演的紅色現代戲曲《雷崗風雨渡》等深受群眾歡迎。
除了紅色文化,正陽縣還具有悠久的賢孝文化。銅鐘、汝南埠等鄉鎮流傳著“狀元橋”“岳飛亭”等傳說,這里崇尚禮義忠孝的氛圍濃厚。
為挖掘和傳承賢孝傳統文化,正陽縣根據該縣古代“感天動地二十四孝”之一“蔡順拾椹供母”故事,改編了大型原創曲劇《蔡順孝母》。該劇在正陽城鄉傳唱,深受群眾喜愛,進一步弘揚了賢孝文化(如圖)。
此外,該縣還積極組織鄉村戲曲、歌舞等文化團隊,將百姓身邊的賢孝典型、致富經驗、紅色故事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閭河鄉的中年婦女王艷紅和羅妮組織成立了艷紅歌舞團,她們自編自演的《雙腳踏上幸福路》等歌舞劇深受百姓歡迎,其中一段歌舞在全縣民間歌舞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正陽縣的文化下鄉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讓紅色文化和賢孝文化在千家萬戶得以傳承和發揚。未來,該縣將繼續加大文化下鄉力度,讓更多優秀文化走進鄉村、走進群眾心中。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