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文明鄉風浸潤和美鄉村
記者 劉永奇
農村協調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離不開文明鄉風的助力助推、精神文化的涵養化育。近年來,上蔡縣以“弘揚正能量 塑造好民風”活動為抓手,在開展模范宣講帶動、文化活動下鄉、法治宣傳進鄉村及移風易俗等方面狠下功夫,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營造鄉村和諧、文化繁榮、崇德尚善的社會風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
良好家風帶動良好民風
這是一個婆媳相處融洽、全家互敬互愛的幸福家庭,也是一個被周圍鄰居羨慕不已、交口稱贊的和諧家庭。66歲的婆婆高分是上蔡縣齊海鄉齊樓村人,有著傳統婦女的純樸和善良,來自廣東河源的兒媳婦吳全珍則有著現代女性的體貼和包容,婆媳之間相互體諒,小事不計較、大事共商量、和諧一家親的良好家風在十里八鄉傳出了不少佳話。
相隔千里、認知不同的婆婆和兒媳婦是如何做到讓周邊鄰居紛紛稱贊?提起婆婆高分,吳全珍動情地說:“公公去世多年,婆婆一個人拉扯3個兒子,還要盡心照顧3位老人,很辛苦。但她從無怨言,培養的3個孩子溫厚善良、踏實能干、孝順顧家。”
“婆婆這么多年雖然歷盡艱辛,但對生活充滿樂觀,對孩子慈愛有加,對我這個外地媳婦像親閨女一樣。我嫁過來10多年,家人互相扶持、互相照顧,從沒有吵過架,更沒有給鄰居紅過臉。這樣相親相愛、知禮明德、與鄰友善的家風,我作為晚輩一定傳承下去。”采訪中,吳全珍用地道的河南話向記者娓娓道來。
在鄰居們看來,做一個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很難。高分卻不這么認為,“心疼和理解兒媳婦,是婆婆起碼的做人和做長輩的道德標準。我時常告訴孩子們,條件不好,一家人慢慢打拼就是了,總有過上好日子的時候”。
事實證明,高分的豁達贏得了晚輩的尊重。“幾個兒媳婦都很孝順,比著對我好,逢年過節給我買補品、送衣服,我感到很幸福。”采訪中,高分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高分和吳全珍的和諧家庭故事,只是上蔡縣廣大鄉村良好民風的一個縮影。在近段時間舉行的上蔡縣鄉鎮、村兩級群眾評、評群眾,推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好鄰居”“好鄉賢”及家風家訓好傳人活動中,已累計評選出“星級文明戶”“好女兒”“好兒子”“好媳婦”“好婆婆”等1000多人,涌現了一大批如高分和吳全珍這樣的“好婆婆”“好媳婦”代表,他們已漸漸成為廣大鄉村可信、可親、可學的道德典型,正帶動周邊群眾形成家庭和親、鄰里和睦、風清氣正、社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志愿服務推動文明鄉風
“大華,謝謝你們!你們不顧天氣炎熱,為俺這事多次奔波,終于把俺兩家多年的矛盾化解了。”8月11日上午,在上蔡縣蔡溝鎮劉大華見義勇為志愿者工作室里,中陳村民秦某拉住劉大華的手感激地說道。
30多年前,秦某按政策分得村內2處宅基地,每處4間,每間10元,其中1處原屬同村村民蘇某,因秦某當時未建房屋,蘇某便在地頭種了楊樹。幾年后,蘇某在未告知秦某的情況下,將此處宅基地以2.3萬元賣給村民陳某。此后數十年,三方矛盾不斷升級。
今年6月,河南省見義勇為英雄劉大華成立了見義勇為志愿者工作室,按照職責分工,在蔡溝鎮派出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日常巡邏、治安防范、矛盾調處等工作。其間,該工作室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0多起,為群眾做好事多起。
聽聞工作室調解有方,秦某遂向劉大華求助。在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劉大華帶領工作室志愿者不顧天氣炎熱,多次實地走訪,找村干部、群眾代表座談,以“需求最大方使用”為原則,在鎮駐村干部、村委會、群眾代表的參與下,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了重新劃分并簽訂了協議,這起折騰了兩家30多年的恩怨得到了圓滿解決。
矛盾不可怕,化解方法最關鍵。近年來,上蔡縣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組織鄉鎮、村修訂符合村情并具有約束力的村規民約,健全“四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組織,引導各鄉鎮、村吸納有威望、熱心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戰士、老模范等擔任“一約四會”成員,同時以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和鄉賢代表為帶動引領,參與矛盾糾紛化解、信訪問題解決、中心工作推動等,推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榜樣力量引領文明風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之“魂”,對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培育文明鄉風的過程中,上蔡縣持續開展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著重宣講“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十大孝子”的典型事跡,讓群眾自覺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思想品格和生活方式。
11月1日上午,上蔡縣身邊好人協會第一屆一次會員大會召開。一批批榜樣典型輩出,引領帶動更多的群眾在弘揚新風正氣的同時,鼓舞凝聚人心。在協會成立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上蔡縣組織身邊好人走進鄉村和學校開展了16場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受教育群眾近3000人。
11月11日,上蔡縣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先后在黃埠鎮第一初級中學、無量寺鄉吳宋村舉行。宣講員用生動的語言、感人的細節、飽滿的情感,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或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催人奮進的精神盛宴。
11月12日,上蔡縣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分別在楊屯鄉李宣村、五龍鎮孟樓村舉行。宣講員結合各自工作經歷和切身感悟,分別講述了“河南省優秀調解員”“全國模范司法所”邵店鎮司法所所長張民,“河南好人”“河南省勞動模范”、縣好人協會會長李合成,河南省“十大孝子”劉黑,河南省見義勇為英雄劉大華等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讓群眾近距離感受榜樣的力量、深層次激發崇德向善的動能。
11月19日,上蔡縣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宣講團受到朱里鎮坡楊村和東洪鎮河南村群眾的歡迎。宣講團成員通過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好人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和飽滿的情感講述了“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張全收、河南省“十大孝子”劉黑、河南省見義勇為英雄劉大華、“駐馬店好人”王徵全等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展現了他們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見義勇為、敬業奉獻等優秀品德,引導廣大群眾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價值導向和良好風尚。
11月22日,上蔡縣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宣講團走進蔡溝鎮西馬村和塔橋鎮黃莊村。宣講員用質樸的語言、翔實的事例和真摯的情感,聲情并茂地講述了身邊好人的一件件感人事跡,讓現場觀眾感受榜樣就在身邊。
在一場場宣講活動中,上蔡縣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宣講團下基層、進鄉村,以品德潤人心,弘揚和諧之正氣,為鄉村振興注入“好人力量”、埋下“精神基石”,引導廣大青少年和群眾入腦入心、主動學習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從而產生“正能量 好民風”的良好社會效益。
文明風起阡陌間 和美鄉村新風尚
在縣級新聞媒體開設《法官、檢察官說法》《大家來評理》等專欄,創作《老娘親》《漆雕開》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送戲下鄉,鄉村小喇叭工程廣泛宣傳鄉風文明內容,開展多場法治教育進基層活動,建立健全村民矛盾糾紛排查網絡并定期開展排查……從春夏到秋冬,在廣袤的田野大地上,上蔡縣“弘揚正能量 塑造好民風”活動猶如一股股清新的春風,構建出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蘊的和美鄉村文明新風尚。
“我們將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農村基層思想道德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以更加創新的思維、更加務實的行動,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深度融合,讓文明鄉風、良好民風成為上蔡縣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上蔡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