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表現說明青少年需要心理疏導
厭學。孩子對學習欲望很低,不愿去學校,甚至以各種理由請假或休學。此時,斥責、打罵,強制孩子上學,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會讓孩子繼續厭學,影響學習成績,更有可能對他造成不可逆的心理損傷。
孩子無緣無故頭暈胸悶、腸胃不適,去醫院卻檢查不出問題?很有可能是情緒問題或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現象(somatization)。如果青少年出現莫名的頭暈頭痛、胸悶惡心、腰酸背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卻沒有查出疾病,這時一定要嘗試心理咨詢。
做事拖延,啟動困難。在真正要做某事的時候找各種理由推脫。如果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拖延癥大多數人都有,但嚴重的拖延、對于做事啟動困難有可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
自暴自棄,退縮逃避。面對問題時,孩子總是選擇逃避的方式。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不應著急,對孩子說教、甚至使用暴力可能會適得其反,使情況加重,應當及時向專業心理醫生求助。
自卑怯懦,自我封閉。孩子出現自卑、膽小、拒絕與外界溝通的情況,影響到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家長雖然心急,但不應強制孩子與外界建立關系,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多多溝通,找到問題根源,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暴躁易怒,有攻擊傾向。孩子容易情緒激動,且生氣時的行為無法控制,輕則吼叫、摔東西,重則攻擊他人。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耐心、平靜地與孩子溝通,并且一定要及時進行心理治療。
自私自大,缺少共情能力。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過于自負的情況,認為自己是“主角”,對其他人或事物的苦難也無法共情。如果這種情況很嚴重甚至達到了極端的程度,需要盡早干預。
睡眠質量差。孩子存在難入睡、睡眠質量差,半夜常醒或噩夢頻發的情況,如果排除了其它疾病,也許與心理健康有關。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和身心發育,也會加重心理問題,對于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咨詢心理醫生。
自我傷害,極度悲觀。如果孩子出現各種形式的自我傷害行為(除了使用工具傷害自己,拔頭發、嚴重啃咬手指等細節有時也需要注意),或時常表達“不想活”等悲觀厭世的情緒,家長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只是青春期太“矯情”。
注意力難以集中。孩子很難專注地做一件事,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注意力。對話時難以抓住重點,思維過度發散。不要簡單地認為孩子是“調皮”,作為家長應該細心觀察情況,也許他是“不能”而非“不想”。(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李定遠)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