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移風易俗繪新景
本報訊(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 通訊員 苗銀 焦艷艷)穿著宋韻婚服,12對新人一起喜迎新婚之禮,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12月2日,回想起年初參加集體婚禮的美好一幕,家住西平縣盆堯鎮的徐子恒夫婦仍感到喜悅和甜蜜。
“這樣的集體婚禮不僅熱鬧,還倡導了婚俗文明新風。”徐子恒算了一筆賬,自己請婚慶公司辦一場婚禮沒有兩三萬元下不來,這筆錢省下來拿去旅行度蜜月更有意義。
婚禮作為人生的重要儀式,如何在辦得熱鬧得體的同時又兼顧經濟實惠?為“拿捏”好這個分寸,西平縣一直在綿綿用力。
除了集體婚禮,該縣還推出了不少新式婚俗活動,比如騎行婚禮、廣場婚禮、旅行婚禮等,給年輕人更大的選擇空間。
在治理高價彩禮方面,西平縣也從不“手軟”。覆蓋該縣全部行政村的紅白理事會,拿著村規民約,給高額彩禮念上了“緊箍咒”。盆堯鎮陳老莊村創辦紅娘協會,搭建新風婚戀平臺;專探鄉趙寺村用好“村民大食堂”,依托《紅事白事操辦指南》,對隨禮標準、婚宴標準等統一規定……
舊風俗在改,新風尚在立。喜事新辦漸成風尚的同時,孝老愛親之風吹遍西平大地。
西平縣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生活著100多位百歲老人,家住譚店鄉大姬莊村的朱三妮便是其中一位。在子女的悉心照料下,老人雖百歲有余,但耳聰目明、精神矍鑠,穿針引線也不在話下。
西平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大力弘揚孝善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說起連續舉辦的兩屆餃子宴,專探鄉趙寺村黨支部書記姚雅雅說,她的手機里一直珍藏著85歲的村民王玉娥手寫的3封感謝信照片。“老人夸我們餃子宴辦得好,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將活動辦下去的決心。”
涵養文明新風,重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西平縣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制訂《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方案》《西平縣村規民約制定和“四會”群眾組織建設活動實施方案》等,把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全縣287個行政村村規民約修訂和“四會”組織建設工作,并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扎實推進。
推動移風易俗走實又走心,既有剛性十足的“硬約束”,也有春風化雨的“軟引導”。以“移風易俗新風尚·文明西平正能量”主題活動為抓手,西平縣持續創新宣傳教育方式,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孵化出一批主題小品、曲藝等優質文藝作品。陳老莊村的移風易俗三句半在村民中廣為傳唱,專探鄉由幾個村黨支部書記出演的移風易俗戲曲也在緊鑼密鼓地排練,文明新風正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為鄉親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文明鄉風吹拂西平大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全縣共創建完成110個“四美鄉村”示范村、18個“千萬工程”示范村,打造移風易俗示范村150多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實現雙豐收。
實踐者說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作,治理陳規陋習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西平縣將繼續探索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示范引領、制度約束、宣傳引導同向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落地落實,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西平縣委書記 侯公濤
(轉自2024年12月5日《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