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經驗”走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大會
這是12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拍攝的邊會現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4日下午舉辦首場邊會,向全球介紹荒漠化防治的“寧夏經驗”。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新華社利雅得12月4日電(記者羅晨 葛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4日下午舉辦首場邊會,向全球介紹荒漠化防治的“寧夏經驗”。
邊會以“推動生態脆弱區綠富同興,探索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為主題。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局局長瓦萊麗·希基在邊會上說,世界銀行的使命是消除貧困,建設一個宜居的星球,寧夏模式為這一使命注入活力,展示了通過創造宜居環境、改善土地和恢復景觀來消除貧困、創造繁榮的路線圖。
12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局局長瓦萊麗·希基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舉辦的邊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她表示,中國在荒漠化和退化的土地上創造繁榮這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世界銀行為與中國成為伙伴而自豪,雙方將合作把這些經驗推廣到世界其他地方。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林業司司長吳志民在會上說,中國的“綠色長城”建設總結出多種技術模型,可以分享給面臨類似問題和挑戰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
12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林業司司長吳志民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舉辦的邊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劉軍在致辭中介紹,寧夏示范推廣了刷狀網繩、藍藻沙結皮、高效植苗等一批治理成本低的新技術,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公約》秘書處簽署合作備忘錄,圓滿舉辦5期荒漠化防治技術與實踐國際研修班。
12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中國館,《公約》秘書處創新處處長約翰斯·卡里卡在邊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公約》秘書處創新處處長約翰斯·卡里卡在會上發言說,《公約》秘書處與寧夏共建的國際荒漠化防治知識管理中心已成為分享實踐、推動研究和培養能力建設的寶貴平臺,這是真正的南南合作典范。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