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寨鎮:“薯”光照亮致富路
摘要:村民張光輝告訴記者,他將種植的18畝紅薯全部制作成淀粉和粉條后,還幫其他村民加工粉皮和包裝粉條。張光輝說:“這里的紅薯品質好,淀粉含量高,做出來的粉條口感好?!贝迕裢ㄟ^種植紅薯、制作粉條,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傳承和發揚了傳統手藝和文化。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 見習記者 余川)眼下,在正陽縣雷寨鎮關路口村,村民正忙著出紅薯、曬粉面、晾粉條。關路口村是遠近聞名的“粉條村”,這里的傳統手工粉條制作技藝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每年立冬后,是制作紅薯粉條的黃金期。在村頭的一片空地上,村民徐小洲正在打粉子。他今年種了30畝紅薯。只見他將一車車紅薯倒入粉碎機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紅薯被打成細膩的粉漿。徐小洲說,他從事紅薯粉條制作已經十幾年了,憑借傳統的手藝和誠信經營,他的粉條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不遠處,村民張文化也正忙碌著,收獲的紅薯堆滿了院子。他今年種了8畝紅薯,畝產超5000斤,打算全部加工成粉條。張文化表示,他的粉條因口感純正、品質優良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除了徐小洲和張文化,村里還有許多村民也在忙著制作粉條。村民張光輝告訴記者,他將種植的18畝紅薯全部制作成淀粉和粉條后,還幫其他村民加工粉皮和包裝粉條。張光輝說:“這里的紅薯品質好,淀粉含量高,做出來的粉條口感好。”
在關路口村,傳統手工粉條制作已成為一項農戶增收致富的產業。村民通過種植紅薯、制作粉條,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傳承和發揚了傳統手藝和文化。
近年來,隨著電商和物流的發展,關路口村的紅薯粉條逐漸走向全國市場,為當地農戶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和收益。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