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文明之風拂面來 幸福之花處處開
摘要:隨著全國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西平縣將繼續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以善作善成的態度,接續抓好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等工作,在看得見的巨變和看不見的漸變中,悄然改變著群眾的生活。
記者 許靜 見習記者 趙永濤
文明如風,可傳溫暖;文明如雨,可播善行;文明如光,可照人心。近年來,西平縣上下始終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創建理念,始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群眾生活品質和市民文明素養,外增“顏值”、內練“氣質”,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讓文明之花在嫘祖大地絢麗綻放。
責任落實,繪就宜居之城
精神文明建設,猶如凝魂之氣、潤物之水,滲透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貫穿于西平縣的每一項事業發展之中。
近年來,西平縣突出重點、聚焦發力,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高位推動、科學謀劃,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
西平縣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抓好落實,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檔升級、縱深推進,形成全縣上下“一盤棋”的創建工作格局。
為使“創城”工作順利推進,西平縣把“創城”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一以貫之抓落實。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縣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創文辦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強部署、提能力、重落實,明確創建目標、任務和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效。
連日來,西平縣四個班子領導不斷對城市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行督導,常態化、長效化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先后深入農貿市場、公共文化場館、背街小巷等實地查看,到柏苑街道花馬劉社區、柏亭街道湯買趙社區、柏城街道建設路社區分別召開實地點位調查問卷工作座談會,聽取各社區創文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建議,針對城市管理中的“頑疾”追根溯源。大家深知:創建文明城市需要長期持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呵護。
以文化人,繪就溫暖之城
一座城市的昂揚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座城市的生生不息,離不開豐潤的文明滋養。10月1日上午,西平縣專探鄉在轄區朱莊村舉辦了“書墨韻香迎國慶,妙筆丹青頌祖國”移風易俗書畫筆會活動,縣委宣傳部、文廣旅局、書法家協會、專探鄉有關負責同志及部分書畫愛好者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書法家及書法愛好者們齊聚一堂,揮毫潑墨,創作出一幅幅富有深意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以“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為主題,不僅表達了廣大群眾對偉大祖國的深厚熱愛之情,而且展現了書法創作者們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傳遞了文明向上的社會價值觀念,倡導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文明新風尚。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推動移風易俗、涵養文明新風的不竭動力。
11月3日,西平縣新時代移風易俗文藝志愿服務隊聯合縣愛心演出團隊走進縣康馨養老院。11月6日,走進縣柏城街道三里灣社區,開展文藝慰問演出。
西平縣充分挖掘和弘揚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創作了一系列緊貼民生脈搏、接地氣的文藝佳作,用藝術的力量傳遞正能量,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如黃梅小戲《百善孝為先》、大型古裝戲《穆桂英下山》、方言小品《隨禮》《家和萬事興》、動漫視頻《為移風易俗打CALL》、說唱《移風易俗三句半》等眾多移風易俗主題作品,這些作品以新穎的形式、活潑的語言,將移風易俗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讓傳統美德以更加生動、易于接受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此外,該縣還結合地方特色,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文化娛樂活動和經典誦讀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田,讓文明新風時刻伴隨在群眾身邊車讓人,讓出溫情友愛;人守規,守出文明有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平臺,開設了“文明創建在行動”“不文明行為曝光臺”等專欄,廣泛宣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成效。
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人人關心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
以美怡人,繪就惠民之城
“停車線規劃好了,逆行現象也少了,市民遛狗都能自覺拴繩,環境衛生實時維護,西平越來越美了!”解放大道一商鋪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在西平經商很多年了,感覺創建文明城市給城市帶來很大的變化。
“我也有幾年沒回來了,這次回來一看,到處都是公園,到處都是百歲老人,我也準備規劃一下回西平養老。”十一假期,一位在北京創業回鄉的成功人士由衷地說。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創城的目標就定在哪里。拓寬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向群眾生產生活中常聚常去的地方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持續改善,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都在不斷提升。在創建過程中,文明之花處處綻放,志愿服務溫暖人心,文明禮讓蔚然成風。從公園到街頭,從商業區到住宅區,文明的氣息彌漫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以德育人 繪就風尚之城
2024年10月14日,如往常一樣,西平縣檔案館里一片忙碌。一位來訪者前來查找自己的婚姻檔案。在他匆匆查閱完畢離開后,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李衛華卻意外發現了一個被遺落的黑包。
李衛華深知失主此刻可能正焦急萬分,于是立刻行動起來,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去尋找失主。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在第二天成功聯系上了失主。
當李衛華把包交還給失主時,失主的臉上滿是感動與驚喜。在這個看似平凡的舉動背后,蘊含著檔案館工作人員李衛華對責任的堅守,也蘊含著西平縣以德育人潛移默化地滋養在每個角落。
2024年10月下旬,駐馬店華陽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0多萬元,獻力整修了柏城街道辦事處前面的仙女河北路破損的路面2000多平方米,方便群眾到辦事處辦事,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最后一公里”問題。
10月23日下午,在西平縣蘆廟鄉茨園村發生一起救援事件。張某夫婦在前往村前水塘邊澆麥時,意外跌入5米多深的水塘。幸運的是,在村民張書玲、張金秀等人冒著生命危險的救助下,張某夫婦最終得以安全脫險。
在西平,“小紅帽”“紅馬甲”“小喇叭”……各類文明典型活躍在街頭,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遞正能量。該縣堅持以發展的眼光、以解放思想的精神狀態,不斷探索做好新時代精神文明工作的新路子,以項目化工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牽動,統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5+1”工程,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創建特色越發鮮明、底色愈加鮮亮。
連日來,一支支由村、社區干部與志愿者共同組成的文明實踐隊成為秋日里的一抹紅。他們穿梭于空巢老人的家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從打掃衛生的細微之處,到晾曬被褥的體貼入微,再到燒菜做飯的煙火氣息,每一份付出都飽含著對老人的深情厚誼。對于獨居老人而言,這個節日雖無子女陪伴,但志愿者們卻如同親人一般,用溫暖的話語和實際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大家守望相助,集小善為大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市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多年來,西平縣堅持以文化人、以德潤城,培樹道德標桿,在全縣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鞏固和提升創建成果。一個個“平民英雄”,一件件“凡事善舉”,“群星閃耀”的現象在全縣逐漸形成。
以景悅人,繪就生態之城
漫步西平街頭,道路干凈整潔,交通井然有序,公園繁花似錦,志愿服務溫暖人心,人們懂禮知禮、尚禮行禮,一幕幕美好和諧的景象,無不詮釋著文明的內涵,傳遞著城市的溫度。10月的西平,秋高氣爽,一路新綠,頗具特色的文化墻點綴村莊,目之所及,皆是風景。近年來,西平縣以打造“十縣建設”為目標,錨定提升鄉村環境建設水平、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治理水平,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文明始于心,創建始于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無止境的“自我提升”。城市文明的涵養,貴在久久為功。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西平縣充分挖掘自身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持續打造西平“嫘祖故里、花海新城”的嶄新畫卷。
西平縣委、縣政府強化統籌,各部門通力協作。融入“老家河南”品牌聚能計劃,全力打造千年古縣、文化之鄉、嫘祖故里、服裝新城、酒鄉劍谷、中國漁都、長壽勝地、花海西平;每年都精心創意辦好嫘祖故里拜祖大典、海棠文化旅游節、西平長壽宴等活動,叫響“北有洛陽牡丹、中有西平海棠、南有武漢櫻花”文化品牌,吸引海內外炎黃子孫到西平尋根問祖、旅游觀光、投資興業。
以全縣優質旅游資源為依托,打造“生態旅游文明景區”品牌,加強景區環境整治和服務質量提升,推動生態旅游與文明創建深度融合,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打造“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品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美麗家園。
一個個有力的舉措,一組組鮮活的數據,一份份沉甸甸的收獲,充分展示了西平干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堅定信心勇毅前行。隨著全國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西平縣將繼續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以善作善成的態度,接續抓好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等工作,在看得見的巨變和看不見的漸變中,悄然改變著群眾的生活。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