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中國之中原行丨洛陽城里探古今
摘要:沿洛河分布的偃師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見證著這座古都的歷史風云,印刻著“五都薈洛”的傳奇故事。
11月4日晚,來自13個國家的逾40位古典學專家學者參觀洛陽龍門石窟。本報記者 鄧放 攝
□本報記者 沈劍奇 童林 張蕊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金淼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十三朝古都洛陽,可謂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古都之一。“世界古典學大會·走讀中國之中原行”活動的與會外籍專家學者中,不少人對洛陽向往已久。
11月4日,來自13個國家的40余位外籍古典學專家到訪洛陽,感受古今輝映的精彩、詩和遠方的魅力。沿洛河分布的偃師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見證著這座古都的歷史風云,印刻著“五都薈洛”的傳奇故事。遺址與現代城市共榮共生,一個個“氣象萬千”的考古坐標成為“風光無限”的城市地標。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嘉賓們與“最早的中國”相遇。一個年輕的身影引人注目,16歲的俄羅斯女孩薇拉跟隨母親、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娜杰日達·沃爾科娃來到這里,她說:“我從小就對中國文化非常癡迷,來到河南是我最大的心愿。”最早的城市干道網、最早的宮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二里頭呈現出的廣域王權東方第一王都的氣象,讓母女倆驚喜不已。娜杰日達·沃爾科娃說:“通過博物館多樣化的展陳方式,我們得以看到那時黃河流域的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景。洛陽的博物館在設計理念、文物展陳、技術應用、文創開發等方面都讓人耳目一新。”
深秋的晚上8點,龍門石窟景區依然游人如織。通過持續豐富夜間文旅產品供給,營造多元化、沉浸式文旅消費氛圍,洛陽古都夜游持續“出圈”,龍門石窟、應天門、洛邑古城等文化地標成為廣大游客和市民夜游的好去處。“我完全可以理解其中的緣由。夜晚的氛圍如夢似幻,能讓人在精神上感受到放松與平靜,為龍門石窟增添了幾分神奇的魅力。”北京大學意大利籍博士生白露說。
“過去與現在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這種聯系在諸如中國與希臘等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中體現得尤為鮮明。”在洛陽度過了穿越古今的一天后,希臘雅典科學院自然科學部院士安東尼婭·特里科普盧感慨,“現代生活的諸多面向,其根源皆可追溯至歷史的深處。從過往的興衰更替、經驗教訓中汲取靈感與警示,是我們應對當今復雜多變形勢的智慧源泉。”
夜色中,盧舍那大佛慈祥淡然的微笑感染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著在歷史長河中積淀的深厚文化自信,這座古都的悠長文脈在街巷阡陌中綿延流淌,文明之光在高堂廣廈間相映生輝。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