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為新主流大片開辟全新藝術路徑
摘要:聲音 “京產”新主流電影完全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長津湖》《戰狼2》等京產“現象級”作品的出現,不僅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電影市場、電影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起到了普及電影文化的作用,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價值觀通過這些電影得到了傳播和深化。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北京出品的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以8.05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檔期冠軍。事實上,“京產”電影近年來的亮眼表現并不罕見,電影《志愿軍》系列、《長津湖》系列、《戰狼2》等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藝術高度和精神力度的北京出品電影作品脫穎而出,將新主流電影推向了一個高峰,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正如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所說,“北京出品”已經不僅僅是早年間的“京味”電影,而是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中國電影”代表。
核心意義
樹立電影工業化新標桿
中國影史票房總榜冠軍位置至今依然被一部“京產”電影所占據,它就是《長津湖》,總票房為57.75億元。
作為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力作,電影《長津湖》重現了70多年前那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影片由中宣部和國家電影局推動,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博納影業集團和八一電影制片廠聯合打造。《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為背景,以英雄團隊“穿插連”戰斗行動為主線,選取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典型場景、主要行動和代表性人物,將抗美援朝精神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深刻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再度將主旋律電影的品質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和領域。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電影《長津湖》出品人及總制片人于冬介紹,《長津湖》經過五年多的劇本打磨,兩年多的細致籌備,超百公里的戰役戰術設計,動用了超過7萬人次群眾演員的參演以及近百家后期特效制作公司的技術支持,終于將這一部13萬字的劇本精雕細琢成一部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鴻篇巨制。
于冬認為,《長津湖》對中國電影產業最核心的意義,在于樹立電影工業化新標桿,“《長津湖》的特效、制作、類型化敘事均達到全球頂級水平。影片片尾字幕將近8分鐘,列出了1.2萬名工作人員的名字。主創和幕后陣容都非常強大,有超過100家全球特效公司在為這部電影服務。電影里每個人物的造型、行為、情感的設計和實施,都至少做了10輪的測試,用上千幅圖紙固定下來,以便在拍攝中能夠準確完成所有細節。”
《長津湖》組建了以黃建新為總監制,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重量級導演聯手,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李晨、胡軍、段奕宏、韓東君、張涵予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共同參與的主創陣容,精銳班底各展所長,碰撞出統一的敘事與美學追求。影片拍攝時,劇組上下一心,以超強的“戰斗精神”頻頻突破極限,讓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黃建新感嘆:“三位導演一見面就討論溝通拍攝的事,工作人員和演員也都時刻保持著戰斗狀態,這種濃厚的創作氛圍是在很多劇組中看不到的。”劇組曾遭遇接近-30℃的超低氣溫考驗,更曾直面沙塵暴、冰雹等惡劣天氣的挑戰。
影片總監制黃建新從事電影工作40余年,仍然感慨這部影片的拍攝難度:“這部戲的難度太大了,已經超出了我的經驗范疇。每天動輒幾百上千人,有時算上工作人員有六七千人在現場工作。而且有大量的夜景,難度非常非常大。這一系列都超出我們拍電影的常規工作范圍。”
強大共鳴
展現文化認同和自信
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不同于好萊塢戰爭片,《長津湖》展現的是獨屬于中國人民的情懷。有網友曾問電影《長津湖》有沒有“彩蛋”,有人這樣回答:“當你走出影院,看到我們今天的生活,山河無恙,就是最大的‘彩蛋’。”可見人們從這部電影中得到的共鳴與觸動。
正如于冬所說,一部電影的成功,一定是對現實生活有觀照性的,與當下的觀眾產生強大的共鳴性,“今天的中國觀眾更希望銀幕上的英雄是中國人的英雄,更希望在銀幕上看到中國人的情感故事。這種自信心和文化認同的背后,其實就是我們祖國的強大和人民心中的幸福感。”
陳凱歌說:“形象地說,抗美援朝戰爭,猶如一顆照明彈或信號彈,升上了上世紀50年代的夜空,照亮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在好萊塢的電影中,你不會看到一個飽受壓迫的民族,‘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這在好萊塢電影里面是看不到的。”
《長津湖》系列電影可謂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整個中國電影的一次全行業的合力托舉。這個系列的成功為新主流大片的創作開辟了一種全新藝術路徑——既能夠忠于歷史、不拘細節,又能夠達到視聽語言的創新和制作水準的升級,從人性深度呈現家國話語體系的多元性和深度。這種貼近時代主題的創作趨勢得到了心靈的共鳴和認可。
不懈探索
新主流電影帶動大盤增長
在中國電影人的不懈探索下,新主流電影屢屢帶動大盤增長。近幾年的國慶檔,頻頻有主流大片領跑的身影。僅在2021年,中國新主流影片就有30部之多,成為“中國敘事”的最佳載體。張藝謀導演的諜戰片《懸崖之上》、“中國勝利三部曲”之一的《中國醫生》、重現李大釗從容赴死革命經歷的《革命者》、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守島人》以及《1921》等。這些影片都在創作中不斷尋找到與當下觀眾的“對話”,契合中國觀眾對于中國故事和價值觀的認同,而從2019年以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長津湖》《萬里歸途》《志愿軍:存亡之戰》等主流大片成為國慶檔絕對的領跑者,成功帶動了重要檔期的電影大盤增長。
電影《長津湖》的火爆更是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長津湖效應”。有的觀眾自發前往烈士陵園吊唁獻花,有觀眾在家自制凍土豆,體會當年志愿軍戰士歷經的艱苦,互聯網上也掀起了全民致敬志愿軍戰士的熱潮……無數觀眾用最質樸的方式分享著電影帶來的感動,表達對“最可愛的人”的誠摯敬意,電影《長津湖》激發了電影市場、文化市場的熱度,為社會文化生活注入巨大的活力。
可喜的是,《長津湖》之后,現象級的新主流大片依然在不斷涌現,進行著自我挑戰與題材刷新,契合了中國電影觀眾對于本土題材、本土心靈的需求,用細膩的中國敘事、感人的家國情懷,將向上向善的能量注入觀眾內心。
聲音
“京產”新主流電影完全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長津湖》《戰狼2》等京產“現象級”作品的出現,不僅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電影市場、電影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起到了普及電影文化的作用,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價值觀通過這些電影得到了傳播和深化。
北京市文聯副主席黃建新:《長津湖》等京產新主流電影是中國人拍的,片中對待戰爭、和平的態度,對待兄弟姐妹的態度,完全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胡智鋒:《長津湖》做到了青春態的轉化,找到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象和故事;生活態的轉化,非常有生活質感,讓觀眾感覺接地氣;英雄態的轉化,把過去年代的英雄轉化成今天人們所接受的英雄態,非常質樸,讓人感同身受。
文/記者 肖揚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