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風易俗中涵養文明鄉風
摘要:在“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中增設“移風易俗星”,在“鄉村光榮榜”活動中,把帶頭遵守移風易俗相關要求作為“好媳婦、好鄉賢、群眾組織好會長、好黨員、好支書”等推選內容……把移風易俗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文明新風潛移默化融入群眾心里,淳樸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勁吹中原大地。
丁新偉
“平時有點小摩擦的鄰里也開始說話了,主要就是靠鎮上辦的這些活動。”讓村民們紛紛點贊的這些活動,是商丘市睢縣西陵寺鎮舉辦的志愿文明實踐活動。
移風易俗走實、走深、走心,群眾才能切身感受到新變化,主動告別各種陋習,爭當文明鄉風的建設者。每個村每月做一頓孝心餐,村民們聚在一起給長者煮飯端飯、修剪指甲等;各村委根據實際情況每月舉辦一期幸福文化節,百姓宣講員為村民講微黨課,村黨支部書記通報和安排村里各項工作,文藝志愿者為老人表演文藝節目,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西陵寺鎮持續開展志愿文明實踐活動,一系列移風易俗舉措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群眾見賢思齊,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鄉村發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農村很多民風習俗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底蘊,對于維持鄉村的穩定和諧運轉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來,有些地方出現了高價彩禮、鋪張浪費、人情攀比等現象,不但違背了鄉土風俗的初衷,還增加了農民群眾的負擔。鄉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該背人情債,要在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之間劃出一條線,告訴群眾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對的。保留“人情味”、遏制“人情債”,必須做好規范和引導,推動移風易俗。
河南是農業大省,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才能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河南省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把“抵制鋪張浪費、高額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節約健康的時代新風”理念,付諸千鄉萬村生動實踐。
全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紅白事操辦具體標準,出臺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規范性文件,讓移風易俗的“軟要求”轉化為“硬約束”;開展“文化進萬家”“中原舞翩躚”廣場舞大賽、“我的鄉村文化合作社”才藝大賽、“咱村有戲”、農民運動會、村晚等特色文化體育活動,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在“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中增設“移風易俗星”,在“鄉村光榮榜”活動中,把帶頭遵守移風易俗相關要求作為“好媳婦、好鄉賢、群眾組織好會長、好黨員、好支書”等推選內容……把移風易俗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文明新風潛移默化融入群眾心里,淳樸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勁吹中原大地。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農村移風易俗絕非一日之功。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城鄉互動日益緊密,告別舊習俗,擁抱新風尚,移風易俗必須常抓不懈。出實招、用真功,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移風易俗定能推動基層治理煥發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文明力量。
(轉自2024年10月22日《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