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臺重陽特別節目溫情上演 以時代幸福感煥新“重陽”底蘊
“重陽節聽完這首歌想家了”“爺爺奶奶們跟著感覺走太酷啦”,類似輕盈又溫馨的評論在昨夜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社交文案。
九九重陽,《霞光滿天山河頌——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陽特別節目》溫情上演。今年的重陽特別節目由全國老齡委指導,以“登高望遠”為主線,以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壯麗山河為基底,串聯起“重陽樂·茱萸自有芳”“重陽志·為霞尚滿天”“重陽情·久久頌歌長”三大篇章。
伴隨祖孫步步登高,當代老年人的生機活力、樂觀態度和積極的生活方式,讓年輕人在共鳴里體悟時代幸福感。與此同時,重陽節登高辭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傳統節俗也在祖孫登山的過程中一一展現,傳遞重陽的文化韻味。
當代“前浪”故事的書寫
當下的老年人什么樣?總臺重陽特別節目借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創新書寫當代“前浪”故事,在熒屏展開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動人畫卷。
節目從“國潮”概念里汲取靈感,將青年文化與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圖景融合創新。演播廳里,創意舞蹈《八段錦街舞》讓人耳目一新,八段錦博士、街舞少年齊上陣,與爺爺奶奶們攜手演繹pumpking式的八段錦。走上街頭,說唱歌手“打入”廣場舞內部,《山河圖》搭配《最炫民族風》被網友稱作“今天重陽的正確打開方式”。這兩個創意節目,前者提供給觀眾“讓老年人學會街舞、讓青少年更了解八段錦”的雙重體驗,后者憑借活力滿滿的精神狀態,拓展了全年齡層的共情公約數。
導演孟繁一表示,節目一方面要“讓全齡層的觀眾都喜歡看”,另一方面是對當下老年人生活狀態的一次深刻展現。節目中,老年人以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詮釋著“花樣晚年”。他們用行動證明年齡不是限制,而是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比如,在熟悉又陌生的《跟著感覺走》旋律中,老年樂隊、機車爺爺奶奶、老年芭蕾舞者和鋼琴爺爺等一一登場。“這是他們生活中的樣子。”網友們感慨,真實自有感染力,活力與魅力的舞臺背后,不正是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節目中,積極組織參與“銀齡行動”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楊朝群老人受邀前來,為大家講述“老有所為”的故事。“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許振超的非凡人生亦是昨夜觀眾心目中的高光時刻。不僅有請進來,節目還走出演播室、走進社區。短片《快樂社區》里,總臺主持人、奧運冠軍陳夢、音樂系教授宋靜等嘉賓從“一堂課”“一節操”“一餐飯”的“兩創”進社區文化活動里,體驗了一把青島社區老年人的生活。這些溫馨瞬間里,點點滴滴都是老年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的實踐日常。
傳統重陽文化的現代表達
九九重陽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自先秦至今,人們在登臨山水的超逸風度中,感受登高節俗的自然生命底蘊,許下長壽、安康、祛災的美好祝愿。
作為中華傳統節日的影像再現,總臺重陽特別節目展示了特有文化的象征儀式。對今天的許多人而言,登高、插茱萸是我們從千百年的詩詞古韻里傳習的傳統與風俗。節目在串聯時代故事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廣大觀眾對重陽文化的認知。
比如開篇的“登高”故事短片,隨爺孫組合的腳步,人們得見重陽節自古以來的節日風貌:親友們登高爬山,吃重陽糕、放紙鳶、賞菊、宴飲等秋日游玩其實有個特別雅致的名字,叫做“辭青”。節目以此點題“辭青”——它與春天的“踏青”相對應,寓意秋收時節、登高抒懷,與山中的綠意揮別,為迎接嚴冬積聚內在力量。
來自河南上蔡的95后姑娘邵姝源,把大家的視線帶到她的家鄉,感受“中國重陽文化之鄉”的濃濃節日氛圍,更一睹重陽茱萸絳囊的魅力。身為這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二代傳承人,她與非遺技藝的結緣,既源于“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滋養、家風的傳承,又何嘗不是傳統文化生機煥新的時代注腳。
“大自然不懼辭別青綠,生命不懼辭別青春。”當短片里的孫女漸漸領悟到九九重陽文化,熒屏前人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被喚醒,便奏響了熒屏內外跨越古今、神游天地的情感共鳴。(記者 王彥)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