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農技助力繪就玉米好“豐”景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周子翔 周金高)玉米飄香碩果豐,顆粒歸倉秋收忙。國慶節期間,國家級示范合作社、上蔡縣韓寨鎮耕夫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玉米進入收獲期。田間地頭,大型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收獲玉米與回收玉米秸稈同步進行著。合作社負責人白啟迪望著金燦燦的玉米棒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看著一排排長勢喜人的玉米、一輛輛滿載而歸的運輸車,忙碌的白啟迪臉上樂開了花,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不僅省時省力,還有效減少破碎和掉粒損失。
“今年以來,合作社加大機械化投入,新購置了4臺農業機械,現在一臺新型玉米收割機一天能收割130多畝地,可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脫粒等工作。”白啟迪介紹。
耕夫種植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從1000多畝發展到現在5000多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花生、大豆等農作物,今年種植玉米4000多畝,還被規劃為上蔡縣玉米單產提升示范區。
歸功于大型烘干設備,這里的玉米收獲后直接烘干,降低了黃曲霉毒素和其它霉菌含量,深受生產乳豬飼料企業的喜愛,銷路不愁。經過多年種植摸索,合作社直接與駐馬店正大飼料廠達成合作,采用“合作社+訂單+基地”的模式,積累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今年玉米播種前后遭遇了嚴重干旱和高溫,玉米授粉期又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氣,給玉米的管理帶來嚴重挑戰,合作社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用無人機飛防、中期補施肥料等辦法,玉米平均畝產超過1200斤,能有這樣的產量已經很不錯了。”白啟迪說。
上蔡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謝衛華表示:“耕夫種植專業合作社近年來一直專注于糧食生產,大膽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新模式,糧食單產明顯比周邊農戶高一大截,周邊群眾紛紛效仿應用先進農業技術,有效帶動了周邊鄉鎮糧食生產水平。”
合作社的發展不僅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還解決了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實現了顧家、掙錢兩不誤。
“我在合作社已經干了10年了,一年能掙幾萬塊錢,既能補貼家用,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很滿足。”韓寨鎮徐樓村村民田上游表示。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該合作社將以發展實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為主攻方向,積極探索種植模式升級。全面推行優質種苗技術、科學施肥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深耕技術,扎實做好病蟲害防治,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拓展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劉永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