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的道地藥材(第六期)—艾草
“一片艾葉,內外兼修”,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艾草吧。
艾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艾又被稱為艾蒿、白蒿、甜艾等。其主根明顯,側根多,葉子的背面披著灰白色的絨毛。艾草在我國識得早、用得好。《詩經·王風·采葛》中就有記載:“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在醫療水平相對并不發達的古代,農歷的五月被視作惡月,各種說不清的瘟疫,也和酷暑一起降臨人間,于是生長在田野間的艾草得以登堂入室。艾草自古是醫草,陶弘景《名醫別錄》云:“艾葉,味苦,微溫,無毒。主炙(zhì)百病。”艾灸(jiǔ)、艾草浴是民間傳統的療養之術,宮中采擷儲藥的草藥里,自然也少不了艾草。艾的食用部位是艾葉。清明前后的艾葉鮮嫩最適合采食,摘取的鮮嫩艾葉可以制作成艾粿(青團)、艾糍粑、艾湯圓等。艾葉入膳是來自藥食同源的理論,既能食用又能治病;用艾主要是體現在發揮艾草的藥用價值方面。成熟的艾草(艾葉)可制成艾絨、艾粉等,被廣泛用于醫藥、保健等領域。在現代社會,艾的作用被進一步發揚光大,除作為中藥配方藥外,艾主要被用于艾灸、艾貼及洗浴等。艾葉的功效越來越被充分開發利用。河南省駐馬店的艾草種植面積達2.1482萬畝,總產量達11185.88噸,這里所出產的艾草出絨率高,含油量大、葉片肥厚、藥性十足,不僅發展了特色產業,還帶動了群眾就業。
天中的鄉野間青綠滿眼,艾草香氣中氤氳著豐收的希望。小小艾草見證著天中大地的綠色崛起。
【簡介】艾草一般指艾葉,為菊科蒿屬植物艾的干燥葉,是一味止血的中藥材。
【別 名】艾葉、艾蒿、家艾、灸草。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有小毒;歸肝、脾、腎經。
【作用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
【臨床應用】1.虛寒性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
2.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脘腹冷痛;
3.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4.皮膚瘙癢。
【主產地】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西三鄉、新安店,泌陽縣盤古鄉、馬谷田、郭集鄉、賈樓鄉,各縣(區)均有分布。
【采摘季節】夏季花未開時采摘。
【注意】①孕婦慎用
②陰虛血熱者慎用
③過敏體質的人應先少量使用,如果沒有過敏反應再繼續使用。
責任編輯: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