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點綴市民“微幸福”
從民想變民享 讓呼聲變掌聲
“口袋公園”點綴市民“微幸福”
記者 王家恒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8月27日,走進位于市區樂山大道的梁祝文化游園,戲曲旋律絲絲入扣,兩旁綠植枝影橫斜,健身步道蜿蜒其中,化蝶之美的傳說故事仿佛映進了現實。
不遠處,地處泰山路的盤古游園以盤古文化為內涵,通過“沉睡萬年”“開天辟地”“混沌初開”“化作萬物”四個主題規劃,營造出了“人在園中悠然走、傳統文化心中留”的良好氛圍。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轉角見美、處處皆景。近年來,一個個各具風格的“口袋公園”在我市相繼出現,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口袋公園’是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之間。”經濟開發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公園類型包括小游園、小微綠地等,因其小巧多樣、環境優美等特點,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出門2分鐘就能到小游園,這里環境好、空氣優,十分宜居宜業。”家住重陽文化園附近的李女士說,這些年駐馬店不斷增景增綠,為她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幸福感。如今,群眾出門百米內即能享有公園休閑綠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色彩更加豐富絢爛。
正在建設中的盤龍驛游園喬灌木已種植完畢,市政基礎設施正在施工。工作人員介紹,游園將種植高大香樟、樸樹遮陰,點綴紫薇、石榴、紅梅,設置“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鏤空山形景墻,使天中文明的盤古寓意與求學明志的校園精神相契合。
“這些城市原本的‘邊角地帶’,如今已變身為集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優美景點。”市民劉先生說,“口袋公園”在保留老城文化“肌理”的同時,增強了老人、青年、兒童的全民參與度,為周邊居民打造真正的五分鐘生活圈。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如何“見縫插綠”做好綠化文章?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城在林中臥、車在樹下行、體現天中文化特色”的綠化思想,緊緊依托城市山水基底,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我市以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為抓手,利用城鄉廢棄地、閑置地塊、邊角地等,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體育健身、休閑娛樂及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口袋公園”,讓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到花草的氣息和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至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4403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達1200公頃,建成綠道169公里、公園綠地255處、口袋公園66處,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3.9%,各項主要綠化指標均大幅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
街頭空地變為文化游園,“邊角地帶”成為“金邊銀角”,一個個“口袋公園”的建成,讓群眾樂享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