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學習|魚躍天湖
天天學習 三都澳,這片我國閩東沿海的美麗港灣,處于我國1.84萬公里黃金海岸線的中點,曾是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沫若筆下的“海上天湖”。
“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作為東南沿海“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歷史上,三都澳曾經商號林立、商賈云集、漁舟唱晚、駁船競渡,一艘艘滿載茶葉、陶瓷的商船拔錨起航,穿越茫茫大海,通達世界。
碧海清波,槳聲欸乃,魚躍人歡。位于三都澳的官井洋,是我國唯一的大黃魚內灣性產卵場,千百年來流傳著“官井洋,半年糧,黃瓜叫,漁民笑”的歌謠。然而,這一尾尾金燦燦的大黃魚,命運卻跌宕起伏……
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過度捕撈給野生大黃魚帶來了滅頂之災。大黃魚的產量呈“斷崖”式跌落,一度瀕臨滅絕。
大黃魚的傳奇“重生”,得益于一個重要理念的提出。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習近平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針對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他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的發展理念。
考察霞浦縣時,習近平從《福寧府志》中了解到,霞浦三都澳海域官井洋盛產大黃魚。他發現大黃魚產業大有潛力可挖,于是專門組織專家研究解決大黃魚人工養殖問題。
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1990年,寧德實現了百萬尾規模的大黃魚批量育苗,開啟了全人工養殖大黃魚的先河。2000年,大黃魚繁育和養殖步入產業化。2023年,寧德市大黃魚養殖產量達21.3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200億元。
“三都海闊千重白,滿目游鱗萬點黃。”今天,再看三都澳,“海上田園”阡陌縱橫,魚躍天湖生機無限,漁民唱響了“人海共生、人魚共豐”金燦燦的新漁歌。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劉禛
視 覺丨郝鳳林
視 頻丨李夏 張紫曦
校 對丨蔡純琳 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