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跟著我念“那咋了”
說起虐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身體上的虐待而忽視了另一種虐待--心理虐待。
在心理學中,心理虐待是指使用長期的精神暴力、情緒暴力,通過羞辱、中傷等方式,讓自我的精神和心靈造成嚴重傷害的一種行為。
韋伯斯特詞典里關于自虐(self-abuse)的第一個解釋,就是過度的自我批評。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朱青青醫師認為,如果對自己持負面傾向的評價,對心理健康傷害很大,可能會使其長期處于慢性悲傷情緒的風險之中,增加抑郁癥的風險。
一、自我虐待的具體表現
(一)將失敗歸因于自我
“我是一個壞人”,而不是歸因于具體的行為“我做了壞事”或外部因素。對自己的負面看法是相對僵化的、不可改變的,比如“我這人就是命不好”、“我配不上更好的人”,這種認知容易導致習得性無助,即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二)工具化和過度使用自己
對“善待”自己感到愧疚,把自己當作工具,在意效率,意味著更多會用完成多少目標、賺到多少錢等外在指標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很擅長使用和管理自己,但不太會對自己好。
(三)拒絕、壓制或忽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我不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
“我覺得不太高興,但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每次感覺痛苦時,我就得趕緊做些什么來轉移一下,總之不想去面對”
(四)過度的上進心
過度的上進心很容易變成自虐,因為這意味著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或者持續不斷)的高期望,無論你做了多少和取得了什么成就都不會覺得自己值得,很難對自己滿意。
二、如何善待自己
朱青青醫生表示:自我虐待的根源往往是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我們可能經歷過一些創傷,并認為那是自己的錯。所以習慣了用不太友善的方式對待自己,缺乏自我同情。因此,對于改善自我虐待,她建議:
先從練習「自我同情」開始。
1.善待自己:像對待你愛的人那樣,在我們失敗或犯錯時理解和溫暖自己。
2.普遍人性:認識到痛苦和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沒有什么特別,因此也不需要特別的苛責)
3.正念:以一種非評判的方式觀察我們的情緒和思想。
(只是觀察,不下結論,也不去認同)
來源:駐馬店市社會心理服務體驗中心
責任編輯: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