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束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梁學杰 齊琛)近日,黃淮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最美‘遇’建‘筑’夢鄉村——傳承嫘祖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實踐隊成員不懼酷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奉獻祖國,助力發展新時代。
拙匠書院是黃淮學院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平臺。黃淮學院師生通過拙匠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平臺,深入鄉村一線,服務鄉村的規劃設計、產業布局、文化建設和鄉村文旅的運營與管理工作。在西平縣水泉汪村,文化展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參加,實踐隊成員向他們詳細講解了嫘祖的起源和發展,大家聽得十分入迷。
實踐隊還組織西平縣趙寺村小學生來到拙匠書院開展嫘祖文化宣講活動。小朋友們聆聽了嫘祖通過發明養蠶、親身勞作來造福百姓的故事,學習嫘祖文化的同時,強化了勞動觀念,并勵志要弘揚創造、勤儉、奮斗、奉獻的勞動精神。
據鄉村規劃研究院負責人介紹,拙匠書院自成立以來,就把“傳承中式文化基因”作為重要的職責使命。通過對村莊的環境設計、產業規劃、文化教育,讓鄉村變得更美,讓鄉村變得“更中國”,讓鄉村成為中國文化基因傳承的載體。
“歷史上,西平婦女結網技術馳名一方。”水泉汪村村委會主任王連峰說,西平是嫘祖故里,相傳嫘祖受蜘蛛結網啟發,發明了繅絲織絹之術,西平人結網的歷史傳說也就由此衍生而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變化和經濟發展,樸實勤勞的西平人開始編織水果網兜,后來又增加了漁網、獵網、雞網等,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實踐隊成員參觀了漁網漁具產業園。水泉汪村三面環水,村里大小上百個泉眼,村民們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編罶結罾織網捕魚的習慣。隨著垂釣及捕撈養殖市場日漸繁榮,抄網等漁具需求猛增,編結抄網進行售賣成為水泉汪村及周邊村子的主要產業。加之交通便利,水泉汪村洼地效應突出,商戶開始在此聚集。該村逐漸成為抄網生產、收購、批發、外銷基地。
至此,黃淮學院建筑工程學院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正式結束。實踐的旅程暫告段落,但新時代青年們的腳步不停,初心不改。青年學子將以實際行動深入群眾、走進鄉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