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科院全力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 市農科院全力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張 錕
近日,在市農科院遂平縣常興牧業千畝青貯玉米種植基地,一株株嫩綠的玉米長勢良好。“這些年種植的青貯玉米全是市農科院選育的優良品種,抗病性、抗逆性強,畝產高。”看著茁壯的玉米,常興牧業負責人張根福按捺不住心中喜悅,“一年種兩茬,可收獲近7噸青貯飼料,僅此一項一年一畝地就可以收入3000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市農科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科技創新,注重平臺建設,強化示范引領,先后自主選育農作物新品種30個,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市廳級成果獎18項。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國家和省級綜合試驗站、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落戶市農科院,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科技支撐行動順利實施,為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科技強芯”。
“我們聚焦科技創新,積極構建科研創新平臺,加強科研項目申報和管理,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攻關實現了新突破。”市農科院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市農科院內引外聯,積極爭取成立國家和省產業技術體系小麥、花生、食用菌等9個綜合試驗站,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駐馬店工作站等科研平臺,年均爭取科研經費1100萬元以上;積極籌措資金2000多萬元建設生理生化和品質分析綜合實驗室,完善提升550畝農業科研試驗基地設施條件,新建占地53畝的海南南繁育種基地;謀劃實施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豫南分中心、農業科研創新中心、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兩中心一基地”項目;利用現有科研平臺開展種質資源創制、南繁加代、雜交選育等工作,縮短了育種周期,加速了育種進程。
科技創新是根基、是命脈,人才是第一資源。市農科院通過高層次人才引育、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持續強化科技研發能力,加快科技創新;與張新友院士、李培武院士、陳劍平院士團隊合作,開展花生、小麥等新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交流和品質性狀基因挖掘等合作;成功申報小麥、大麥和芝麻課題參與航天育種項目,品種選育搭上“快車道”和“新路徑”;聚焦全市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開展了抗黃花葉病小麥、高油酸花生、高蛋白大豆等新品種選育,花生抗連作障礙、芝麻全程機械化收獲等栽培技術集成;多舉措激發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一批科研人才在解決重大產業技術問題的創新實踐中脫穎而出。
怎樣更好地發揮科技作用,給農業插上翅膀?市農科院與克明、魯花、大地菌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種管收一體化的科技服務,全方位解決企業技術難題;開展示范推廣,每年在各縣區建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100萬畝以上,綜合展示農業科技最新成果,示范帶動全市農業生產科技水平提升;采取“首席專家+骨干專家”模式,成立“三農”專家服務隊,組織專家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解決技術難題。如今,市農科院推廣的實用新技術和新成果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市農科院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必須發揮自身科技、人才和資源優勢,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市農科院負責同志表示,市農科院將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上堅持不懈、持續發力,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助推駐馬店鄉村全面振興和建設科技強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