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閘的小菜園
□ 王繼偉
一條主干渠從我的家鄉——汝南縣三門閘街道下轄的一個村子西邊經過。在村子西南1公里多的地方,有三道閘門,把主干渠一分為三:一條向南,一條向東,一條則向北。這里屬于宿鴨湖水庫灌區,因宿鴨湖主干渠上建有三道閘門,故稱三門閘。
小時候,村里都是土坯房,家境好一點兒的是磚包墻,再弄個瓦結檐。各村都是矮矮的、黑黑的房子。而三道閘門是兩層樓,顯得比較雄偉。
聽老輩人講,三門閘就是汝南縣城的菜園子,俗稱“汝寧府東十八里地小菜園”。那時,家家戶戶都種菜,種得多了就有經驗,品質好了能賣好價錢。秋冬種白菜、大蔥、蘿卜,春夏種黃瓜、番茄、豆角,一年四季蔬菜不斷。人勤地不懶,雖說種菜辛苦,但想到能拉到市場去賣,拍拍手上的泥土,心中的喜悅溢于言表。
水菜,水菜,種菜首先要靠水澆。菜地一般都是高地,干渠的水上不去。在菜園小屋的正前方,有一口很大的水井,井口是兩塊青石板,以下全是用青磚砌成。井口上架著個帶鏈子的鐵水車,鐵水車的輪子、牽引轉動的鏈條和下面的鐵桶,有的地方已經銹成了褐色。菜園是生產隊的,父親在那里種菜看園子。我到菜園去給父親送飯,常看到一頭小毛驢被人用布蒙上雙眼,一圈圈、不知疲倦地拉著水車。經水車流出來的水,清涼涼的,順著小渠流進了菜畦。
城里人趕著毛驢車來村子收菜的日子不是很多,大多數時候還是把菜拉到街上去賣。那個時候,菜是集體的,賣菜的錢要交到生產隊。準備賣菜前,隊里派社員把菜采摘整理好,然后稱秤、裝車,按照當天價錢算好錢,當面交給賣菜的社員。第二天一大早,賣菜的社員把菜拉到縣城的菜市場去賣。我曾隨父親一起去縣城賣黃瓜。父親在架子車的最前端留了一個小小的空處,墊了一件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父親拉著車到東關大橋上坡時,我趕緊下來用根麻繩在前面幫他拉車。我們的伙食,是母親頭天晚上就蒸好的饅頭。父親帶著我先來到二龍里十字街,那里人多。每當有人從架子車前經過,父親都殷勤招呼著:“買點兒吧,便宜賣給您。”當有人轉身想走,父親總是百般挽留:“您多少買點兒吧!您自己開價。我趕緊賣完好回家吃飯。”那天的行情好,到中午,一架子車黃瓜就賣完了。父親很高興,在王府門的“八間門頭商店”花1.5元給我買了一雙拖鞋,以鼓勵我期中考試考得好。
分田到戶后,鄉親種菜的勁頭更大了。為了多賺點兒錢,我家開始種稀少而新鮮的菜。第二年,父親又狠心花152元買了一輛安陽生產的“飛鷹”牌自行車。這樣,父親就騎自行車把菜帶到駐馬店火車站去賣。自行車后架兩邊各安裝一個鐵絲筐。下午,菜裝滿往車上搬,我看見父親把近50公斤重的菜筐緊緊貼在肚皮上,一步一步往上走,每一步都很艱難。父親個頭瘦小,高高堆起的芹菜擋住了他的身子。不過,只三四年,我們家就率先在全村蓋上了四間紅磚大瓦房。
再后來,村里路寬了,莊戶人家有的買了三輪車,有的買了汽車。這時不但賣自己種的菜,而且把外地的菜販運到家,在三門閘形成了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外地客商叫三門閘集,也叫窯集。父親年紀大了,當起菜農兼菜販。我過年回家,父親都樂呵呵地給我說今年他種菜賺了多少錢,販菜又賺了多少錢。
如今,在三門閘,種菜的農戶開始專業化了。走進鄰居家的產業園區溫室內,我看到許多管線和傳感器。鄰居告訴我,它們是用來控制番茄生長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環境條件及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鄰居還說,正在規劃依托菜園的蔬菜瓜果種植,明年發展蔬菜觀光旅游產業。
前天,聽在蔬菜產業園打工的弟弟說:“現在三門閘小菜園的番茄賣到全國了。”如果父親在世,他老人家聽到這話會怎么說,我想他一定會笑出聲的。
(作者單位:汝南縣第三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