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劇《荊楚映象》“翻譯”浪漫瑰麗的楚文化
“用藝術的手段來呈現兩千多年前的楚文化,本身就是非常大的難點。”7月11日,楚文化舞臺劇《荊楚映象》首演媒體見面會在漢舉行,總導演楊麗萍表示,經過三年的努力,創作團隊用極具活力的舞臺形式,呈現出楚文化的浪漫、瑰麗,“《荊楚映象》是古代文化的當代舞臺翻譯”。
■楚文化太美太神奇了,這個題材值得做
中國文聯舞蹈家協會著名編劇梁戈邏是《荊楚印象》的文學總監。他介紹,在以往的舞臺上,對于中原文明,對于秦、漢、唐、宋等歷史時期的創作與表現居多,而對于中華文明中其他的構成部分相對較少,對于中華文明的神話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對于燦爛的楚文化等表現較少、規模較小。《荊楚映象》填補了這一文化表達空白,是第一次以歌舞的形式大規模呈現荊楚文化的舞臺史詩巨制。
在楊麗萍和梁戈邏看來,楚文化“神秘、瑰麗、唯美、浪漫”。在決定啟動《荊楚映象》時,創作團隊是有顧慮的。楚文化“晦澀難懂”,很難在舞臺上具象化呈現,但這個題材是值得做的,能夠呈現民族文化特別不一樣的一面。近三年來,《荊楚映象》主創團隊在湖北省各個博物館采風、研討楚辭,所了解到的楚文化內涵令人驚嘆訝異:“我們的祖先竟然擁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楚文化真是太美了,太神奇了。”
梁戈邏介紹,在中國歷史上,楚文化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全盛時期的楚國北到黃河,東達東海,西至巴蜀,南抵嶺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創新之中形成的楚國文化,對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南和西南地區影響極其深遠。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艷麗,這些極具標志性的楚文化遺存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也成了中華文化的標志。
三千年前創造輝煌歷史的楚國,今天的人們卻知之甚少,而楚文化之所以瑰麗燦爛,正是因為它是中華文明想象力的極致表現。無論是屈原在《天問》中那些至今難以解答的一百多個問題,還是《九歌》中對于傳說眾神那栩栩如生的描寫,更不論大量出土的楚文化文物中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藝術品,“都向我們打開了一扇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大門”。
■以“荊楚”為題,是對屈原最浪漫的致敬
楊麗萍介紹,《荊楚映象》以“荊楚”為題,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和中國人文精神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表達浪漫主義精神。此次在舞臺上將直觀地呈現那些華麗的想象——頂天立地的青銅巨門、高達6.5米的巨型編鐘、精美的玉覆面、靈動的車馬人物出行圖。屈原《九歌》世界中的巍巍眾神,還有后羿是怎樣射日的、山鬼是怎樣騎豹的、鳳凰是怎樣浴火重生的……也將在舞臺上以大家難以想象的方式一一呈現。
《荊楚映象》這部作品,也是楊麗萍對屈原最浪漫的致敬。屈原無疑是荊楚文化中的核心和靈魂人物,他是中國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源頭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符號和旗幟。“我很崇拜屈原,是我的偶像。”楊麗萍表示,“以往人們紀念屈原,主要集中在他的家國情懷上,包括他比較悲憤的一面。其實我們閱讀屈原的很多作品就會發現,他是個很浪漫的人,非常追求生活的自然。比如《離騷》里的那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楊麗萍介紹,整個《荊楚映象》以屈原的四部經典名著為篇章,分別是上半場的《天問》《九歌》和下半場的《離騷》《橘頌》。上半場,將為觀眾打造出一個由屈原的楚辭所描繪的前所未有的“荊楚世界”,呈現出神秘華麗極富想象力的神話世界。下半場,則以歷史中的戰國為時代背景,以歷史中屈原的經歷為線索,為你呈現出兩千多年前那段慷慨悲歌、愛恨交織的歷史。
在楊麗萍的感召下,《荊楚映象》劇組云集了國內外頂級的藝術團隊。國際知名音樂人譚盾老師出任音樂總監,圓了他多年以來想要和楊麗萍老師合作的夢。譚盾說:“我是長沙人,對楚文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的一些主要作品,如交響樂作品《離騷》、祭祀歌劇《九歌》等都飽含楚文化元素。編鐘自1978年出土以來,我就對它‘蓄謀’已久,我對它迷惑和夢想了好多年。”在這次《荊楚映象》的音樂中,呈現了譚盾曾用曾侯乙編鐘原件演奏的音樂元素。
在《荊楚映象》中,創作團隊將楚辭畫成了畫,制成了景,演成了戲,吼成了曲,跳成了舞。楊麗萍運用了如戲曲、皮影、木偶、武術等多種傳統藝術形式,結合現代最為先進的舞臺科技,將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古文、古情、古意,以當代觀眾,尤其是當代年輕觀眾都看得懂、喜歡看的方式一一呈現。(長江日報 黃麗娟)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