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寨鎮:白背黑木耳喜獲豐收
摘要:說話間,楊群坡拿起菌棒,用手從上到下輕輕一捋,木耳就掉了下來。他從江蘇引進菌種,年前填菌種發酵,種植了40萬袋白背黑木耳。干木耳主要銷往山東、江蘇等地,銷路沒問題。楊群坡說,如果發展得好,他將擴大規模,帶動村民種植木耳,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駐馬店網訊(記者 戶向陽)仲夏時節,在遂平縣沈寨鎮和店村韓店莊白背黑木耳種植基地的大棚里,楊群坡正指揮村民采摘木耳。不遠處,一些村民正在曬木耳。
走進大棚,記者被震撼到了: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上均勻地長滿木耳,看上去仿佛一面面木耳墻,特別壯觀。
楊群坡告訴記者,這種木耳叫白背黑木耳,也叫毛木耳,在駐馬店種植的較少。白背黑木耳肉質厚實,涼拌、炒菜、燉湯都可以,怎么做都好吃,而且營造價值較高。
說話間,楊群坡拿起菌棒,用手從上到下輕輕一捋,木耳就掉了下來。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看到,這種木耳的正面是紅色,背面是灰白色,且有一層細小的絨毛,這也是白背黑木耳名稱的由來。
今年40歲的楊群坡是土生土長的韓店莊人,在外務工多年后,選擇回鄉創業。到江蘇考察后,2023年,他租下14個大棚種植白背黑木耳。他從江蘇引進菌種,年前填菌種發酵,種植了40萬袋白背黑木耳。今年5月初開始收獲,目前是第二茬,一般一年能收3茬,最多可以收6茬。
記者看到,在不遠處的曬場上,曬了不少木耳,烏黑一片。“一般五六斤濕木耳可以曬1斤干木耳,目前,1斤干木耳可以賣十多元錢。”楊群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目前的市場價,1個約1畝的大棚1年產值8萬元至10萬元,利潤三四萬元。干木耳主要銷往山東、江蘇等地,銷路沒問題。
“忙的時候要用工七十多人,平時也要用二十多人。”楊群坡告訴記者,不少村民在基地干活兒,每人每天工資70元,一個月下來,每人收入3000元左右。村民不出村就有活兒干、有錢掙,都非常樂意在基地務工。
“這些大棚是遂平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的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在種植木耳過程中,縣有關部門和鎮黨委、鎮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解決了不少問題。”楊群坡說,如果發展得好,他將擴大規模,帶動村民種植木耳,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