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平輿布藝香包”背后的故事
摯地民俗知幾何 端午香包寓意長
——探尋“平輿布藝香包”背后的故事
張春華制作的美麗的香包
張春華制作的造型精美的香包
記者 郭建光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平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春華,憑借出色的創新能力與卓越的奇思妙想,從而在博采眾長中不斷把非遺項目“平輿布藝香包”發揚光大。
在古摯地平輿,大平原上麥浪翻滾,空氣中飄散著成熟的麥子與路邊艾草的馨香。這是豐收的味道,也是端午節前夕艾草的味道。
近日,記者深入探究平輿香包的起源、發展與創新的過程,感知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曲折歷程。
根植傳統
香包,也叫香囊、容臭、佩帷,俗稱香布袋,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工藝品,也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
張春華告訴記者,平輿布藝香包,造型純樸、圖案精美、色彩艷麗、做工細致,內裝的中草藥能驅蚊防潮,凈化空氣,預防疾病。平輿香包樣式豐富,多采用傳統的吉祥題材,以花卉和動物為主題,以隱喻象征等手法表達人們的情感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魚、蓮花類的香包寓意連年有余,石榴香包象征多子,葫蘆香包寓意福祿,“扳腳娃娃”香包寓意此子今生多福。
平輿布藝香包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漢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中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因此可以說,漢代香包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的香包都用錦緞制成,內儲茅香根莖并摻拌辛夷等香料。歷經唐宋,到了明清時期,特別是清初,香包成為愛情的信物,盛行一時。香包不再是單純的日用品,同時被賦予了人文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輿香包的內容和形式也在改變,出現了卡通娃娃、動植物等造型,更適合當代人的審美。
平輿布藝香包從造型的角度來看,具有新、奇、真、美的特點。精致唯美的形象,強烈的色彩對比,立體造型栩栩如生。
平輿香包成為端午節人們佩戴、饋贈的佳物,也是平輿民俗的一種傳承。
三代傳承
女紅之美,在于一針一線地傳承與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制作香包等手工藝品,不僅需要出色的傳統女紅功夫,同時也需要符合現代潮流的審美。
繼承難,創新更難,難在如何尋找突破口。對于香包,張春華有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
張春華認為,香包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在人際交流、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服飾搭配等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平輿布藝香包是中國香包文化的一支,綿延了上千年。到了近代,平輿的婦女幾乎都會縫制香包。立春時縫只春雞給孩子們戴胳膊上,端午節時縫個“扳腳娃娃”給孩子戴脖子上。
張春華的姥姥張芝,尤其擅長制作傳統吉祥香包——石榴香包、辣椒香包、雞心香包、簸箕香包……十里八鄉的婦女都跟著她學。她在繼承傳統樣式發展中又兼容并蓄地吸收了中國其他地域的針工和造型藝術,形成了夸張、稚拙的風格。
平輿布藝香包的第二代傳人為貝大美。她是張春華的母親,職業是教師,擅長拼布與傳統吉祥香包的制作,除了教鄉親們做香包,端午節前課堂上也會教學生們縫制。在她的帶領下,平輿香包的制作涉及平輿的各個鄉鎮,已廣泛流傳,成為端午節人們佩戴、饋贈的佳物。
第三代傳人為張春華。她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布藝的清新雅致,然后自成一格,其作品形象、精美,雅俗共賞。端午節前,她會到各個單位和社區教人們制作香包。她還進入校園讓孩子們體驗香包的制作過程,并通過公益課堂和網上非遺課堂,身體力行地成為香包文化的傳播者,讓非遺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她潛心鉆研香包制作技藝,拜師老藝人,參觀民間工藝展,汲取營養。她的香包作品色彩明麗、造型夸張,做到傳統與現代兼容,集欣賞性與實用性于一體,備受大家的喜愛,她的作品也多次在民間工藝展上獲獎。
張春華,1979年生,為駐馬店市剪紙非遺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唯美剪紙學會會員,駐馬店女子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汝南南海禪寺書畫研究院會員。2019年布藝作品《十二生肖》在第四屆河南民間藝術展中獲優秀獎,2020年布藝作品《豐收》在第五屆河南民間藝術展中獲一等獎,2023年《虎鎮五毒》在“虎虎生威”沿黃河九省區民間工藝布老虎展中獲三等獎。
花樣翻新
“覽香囊無語,漫流淚、濕紅紗。記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元代白樸筆下的香囊成為睹物思人的一種情感寄托。平輿布藝香包造型質樸美觀、千姿百態,既是平輿婦女世世代代對原始、傳統手工技能的承襲,又是個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現。
據張春華介紹,平輿布藝香包分為立體香包和“纏線類”香包。立體香包有十二生肖類及柿子、桃子、蓮蓬、葫蘆之類的。“纏線類”香包有:菱角香包、粽子香包。
“立體香包,形態美,精致好看,既大可盈尺,又可小如拇指。”張春華對香包有著獨特的研究。平輿香包系列中的“纏線類”香包,是我國端午節包粽子這種普遍習俗的獨特藝術表現,用各色線條盤成五角菱形的“粽子”香包,作為端午節佩戴、饋贈品,掛在門庭表示祥和平安的習俗,是中國陰陽五行和諧的古哲學思想的文化遺風。
平輿布藝香包造型多種多樣,以新、奇、美、真為特色,色彩協調、立體造型、栩栩如生,如十二生肖香包、螞蚱香包、蝴蝶香包、蓮花香包、蓮蓬香包及各種水果香包。
內容上多以喜慶、吉祥為題材,寄托人們祈求祥瑞、辟邪納福的美好愿望,如柿子香包寓意事事如意,葫蘆寓意福祿。香料也有自己獨特的香料配方,有防四時感冒香料,安神助眠香料,防治鼻炎香料,驅蚊香料等,也有白芷、川芎、甘松、艾草等純天然中藥材,防疫健身、清腦提神。
春華香包傳統與現代兼容,色彩濃郁與清新俱備,造型夸張和精美都有,集欣賞性與實用性為一體。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插艾蒿、吃粽子、佩香囊是中原大地民俗中的具體表現形式。而作為非遺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平輿布藝香包因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與不斷創新的文化內涵,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文化符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