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關“種子密碼” 品品咱河南小麥的“科技味”
原標題:品品咱小麥的“科技味”(堅決打贏 “三夏”生產攻堅戰)
“三夏”正忙,遍地金黃的麥穗書寫著豐收的喜悅。搓開一把剛剛成熟的麥粒,里面飽含著農業科技創新的清香。
近年來,我省強化種業戰略科技力量,開發小麥高效生產“耕、種、管、收”智能化農業裝備技術體系,構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小麥全產業鏈技術體系。豐沃的中原大地上,“科技快車”正拉載著河南小麥,沖向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
攻關“種子密碼”,解決生產難題
要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必須破解小麥種子的豐產“密碼”。近年來,在科技項目支持下,我省培育推廣了鄭麥1860、百農4199、周麥36、新麥26等一批優秀品種,為小麥豐產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我省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對總產量的貢獻率已接近50%。
我國小麥主產區處于土壤鹽漬化高發區,如何精準挖掘和利用耐鹽堿優異基因,實現小麥耐鹽堿性的“躍遷”?黃淮海是小麥—玉米輪作主產區,如何挖掘這一模式的高產和產業化潛力?6月2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近三年來,我省積極爭取“主要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工程”“基于節節麥漸滲系群體的耐鹽堿基因資源高效挖掘和快速利用”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落地,匯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解決產業共性問題。
利用高通量分子選擇等技術培育綠色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加快對小麥等主要農作物關鍵性狀基因挖掘與突破性品種選育,做好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重大生物災害綠色防控……依托省內優勢單位,省科技廳立項一批省重大科技專項,從種業創新、高效種植、智慧農機等多方面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我省要發揮自身農業科研優勢,加強小麥育種前沿性研究,培育出更多良種。”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銳表示。
建設平臺載體,集聚科技資源
“通過手機APP,可以利用智慧農業信息平臺一鍵澆水,高科技讓咱農民種地越來越方便。”在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種糧大戶王磊說,自己一個人可以輕松管理幾千畝地,繁育出的小麥良種每斤能賣兩三元。
發揮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周口試驗站、黃淮小麥品種抗病性鑒定平臺、作物高效生產與食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作用,聯合省內外高校院所實施“小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等省重大科技專項……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著力構建小麥全產業鏈創新研發體系,已累計示范推廣小麥新品種31個,還有2000多個小麥新品系在這里進行抗病性鑒定。
據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錦輝介紹,近年來,“中原農谷”高位推進,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高質量建設,正推動小麥科創資源從“聚合”到“聚變”。
深入生產一線,強化科技服務
5月23日,河南省小麥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奔赴沈丘縣,開展麥收前的最后一次田間技術指導。
“服務團不僅指導細致,提供的小麥品種也特別好,穗大粒多、抗性好。”沈丘縣石槽集鄉六合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是科技特派員的一路“護航”,幫助當地小麥高產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入夏以來,以許為鋼、茹振鋼、郭天財等小麥專家為團長的8個小麥領域省級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先后奔赴鄲城、沈丘、淮濱等受援縣,圍繞科學麥收組織專場培訓活動。
“近期,全省1000多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一線,到田間地頭開展小麥技術服務。”李錦輝告訴記者,在不斷強化麥田管理指導和服務的同時,我省組織專家開展科技特派員大講堂公益直播培訓,全方位幫助群眾掌握夏糧收獲技術要點,保障夏糧安全。(尹江勇)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