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壽之鄉,打開長壽錦囊 記者帶你聆聽百歲老人的故事 之水泉汪村百歲老人:不老泉水不老松
摘要:西平縣素有“漁網之鄉”的美譽,新建的電商產業園就建在專探鄉水泉汪村。目前,水泉汪村百歲以上老人就有4位,專探鄉百歲以上老人13位,90歲以上老人306位,80歲以上老人1439位,更有多位長壽老人在這里安享晚年。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西平縣專探鄉水泉汪村距離縣城大約5公里,是遠近聞名的“漁網村”“淘寶村”。這里的老人即使過了百歲,仍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初夏時節,記者來到這里采訪百歲老人,一進村莊,帶著麥香和花香的風就撲面而來,沁人肺腑。放眼望去,綠樹成蔭,屋舍錯落,院落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苗多:簡單就快樂 知足就幸福
如果有人告訴你,百歲老人還能掙錢養家,你相信嗎?
水泉汪村就住著這樣一位老人。5月15日,記者見到百歲老人苗多時,她正和兒子在家里加工漁具上的贈品,雖說手腳不太麻利,但是用老人家的話說:“閑著也是閑著,我這多少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
水泉汪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但在2019年實現了全村脫貧。水泉汪村因其獨特的產業模式而聞名,特別是漁網漁具的生產加工和網上銷售。該村的村民著眼于漁網漁具的生產加工,并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產業鏈條。這種模式不僅帶動了本村500多人就業,還使水泉汪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讓人沒想到的是,已經102歲高齡的苗多老人,還能手工制作漁具上的贈品,隨著漁具一起在“互聯網”進行銷售。
老人看上去紅光滿面,慈眉善目,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善良和溫暖。當記者問她為何高壽時,老人家朗聲回答:“兒子和媳婦都給我端吃端喝的,從來不讓我生氣,我咋能不高壽?我感覺我再活幾年也不是問題!”一問一答之間,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可見老人如同“老小孩”般,言行中還透著一絲頑皮。
窮苦人家出身的苗多老人生有4個兒子,她總是教導兒子們要本分做人,勤儉持家。老人告訴記者,她從前一家一家在門前討過飯,后來孩子們慢慢長大可以幫她做農活了,她才回歸正常生活。現在比起從前的日子,她真是不敢想,真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更沒想到的是,一個曾挨家討飯、風餐露宿的老人竟然能走過百年,過上了幸福無憂的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很多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孝順賢惠的兒媳婦。在屋子里坐久了,兒媳婦攙著婆婆在院子里曬太陽,給婆婆梳著頭,老太太一邊享受著兒媳婦的關愛,一邊閉目養神,聽記者和兒媳婦聊天。
“俺婆婆很少生病,從前一有小病,她自己炒點谷子(小米)伴著開水服下,說也奇怪,很快病就好了。有時候也會從地里挖了茅草根熬水喝,就這樣幾乎沒去過醫院。”老人家的兒媳婦王英梅說。
聽著王英梅的講述,記者不由得想起了這個村莊的名字——水泉汪村。好土生五谷,好水潤萬物。是不是這里的土地特別養人?或者這里的水是“長壽之泉”,始終讓人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提起自己為何對婆婆像母親?王英梅說:“婆婆沒把我當外人,哪怕日子貧寒,她也始終把我當親閨女待,我沒有理由對她不好啊!”
“記得1992年的一天,我的身體不慎摔傷,大概一個月的樣子,婆婆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吃飯都是喂,連下床上洗手間都是婆婆攙扶,有時直接端來便盆。我病好以后,鄰居都說我臉色紅潤多了,身體也直接多胖10斤!而婆婆明顯地瘦了!”
兩好擱一好,婆媳這幾十年處得像母女一樣,沒有一點隔閡。
“我沒閨女,不把你當閨女,拿誰當閨女?”正在瞇著眼睛打盹的老人家接過話茬說。
老人的兒子王玉峰告訴記者,母親年輕時受盡了苦頭,父親去世較早,母親和他們弟兄四個相依為命,開荒種菜、養豬養雞、編織漁網,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可謂飽經風霜。
苗多老人命運多舛,且飽受苦難,但她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是鄰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看到鄰居有困難的時候,她都施以援手。每當兒媳婦忙的時候,她也會力所能及地去干一些家務。同時,她也感恩社會的好,感念兒媳婦的好,從來不給政府提條件,也從來不給兒媳婦發脾氣、鬧情緒。
王玉峰告訴記者,雖然老人家跟著自己居住,但在外務工的弟弟們也經常寄錢回來,節假日也會想方設法回來和老人團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老人家生活簡單,一日兩餐。早上青菜饅頭,中午青菜面條,晚上基本不吃。另外,老人還專門為自己配制了兩種特殊的“保健飲品”,即兩種茶,一種是雞蛋茶、一種是馓子茶。
鄉親們或許是為了沾點福氣,或許也想像記者一樣尋找“長壽秘笈”,苗多老人家里時常人來人往。有時,人們圍坐在老人身邊曬太陽,被她積極樂觀的精氣神鼓舞,紛紛向老人討要長壽秘訣。結果,老人家還真總結出了一套關于長壽的錦言妙句:“心態好,兒媳孝,疾病繞道;多干活,少生氣,閻王不理。”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也不堪其樂。”俗世喧囂,庸人自擾。有幾人能安貧樂道、知足常樂呢?老人家的養生之道,對當下困于浮躁紛擾中的世人何嘗不是一種警示呢?
衡秀枝:喜看家鄉新面貌 還能再活幾十年
漁網“接上”互聯網,致富插上“金翅膀”。西平縣素有“漁網之鄉”的美譽,新建的電商產業園就建在專探鄉水泉汪村。這里環境優雅,靜美如畫,現在已成為人人皆知的長壽村。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每日安享自然環境給身體帶來的蓬勃生機。
見到水泉汪村衡秀枝老人的時候,她的大女兒王愛蘭正在院子里給她洗頭,太陽暖洋洋地照在她們身上。院子里,石榴花開紅似火,可以想象,再過兩個月,成熟的石榴掛滿了枝頭,有的裂開了嘴,露出鮮紅而又飽滿的籽粒,呼之欲出,絕對讓人垂涎欲滴。
“吉樹入吉宅,富貴自然來”。石榴樹,是吉祥樹,壽命長,寓意好。石榴栽在院中,那就是一家人福氣多多,幸福滿滿。這棵石榴樹,是母親對孩子的一片心意,當然,記者深知其中的含義。
突然來了這么多客人,老人家顯得很興奮,她熱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并十分和善地看看這個,瞅瞅那個。也許日子太過平淡,大家都想問問老人家過去的故事,你一聲我一聲地問,但老人家的耳朵不太靈便了,有時候聽得到,有時候聽不到,有些答非所問。不過,老人說話中氣很足,口齒清晰。
王愛蘭告訴記者,母親生性豁達,勤勞善良,遇事從不放在心上,很愛贊美別人。母親特別注重健康,喜食面食。
“奶奶,你認識這個小伙子不?”記者指著陪同采訪的水泉汪村黨支部書記李世忠問她。
“這個小伙子可好了,經常臉上帶著笑,也經常來家里問我們缺這個不?缺那個不?”老人家一邊說,一邊親熱地拉住了李世忠的手。
出生于1921年3月的衡奶奶,是村子里年齡最大、也是生活在這里時間最長的老人,她來到這個村子里90多年了,今年103歲的她仍關注著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
“不敢想啊,你看看村里這幾年,門口的大路多通暢,家家都蓋起了小洋樓,門口還停著小汽車(淘寶拉貨專用),大家再也不為吃喝發愁了,有時候我們做夢都能笑出聲……”說起村里的變化,衡奶奶無限感慨,無比幸福。
水泉汪村煥發的新氣象,是西平縣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縮影,一“網”風行的鄉村新業態正風生水起。在奶奶古老而悠長的回憶中,記者的疑問也似乎找到了答案:這里生態和諧,鄰里和睦,人們終生勤勞,永遠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因此才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衡奶奶說,她年輕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自己嫁過來時唯一的嫁妝是一臺織布機,現在沒舍得扔還放在院子里……老人家說著說著想掉淚,記者不忍心破壞這氣氛,便問她:“幾個孩子待您怎么樣?”
老人家瞬間破涕為笑,她說現在黨的政策好,對老人關心照顧得好!她有一個兒子和三個閨女,個個都很孝順,她想住哪家就住哪家,晚輩們都對她端吃端喝。孩子們都不讓她做事了,她也只是偷偷地幫忙干點家務,比如掃掃院子、種種菜,時不時看看她當年嫁過來時娘家人給陪嫁的織布機。
告辭時,老人家一手拉著這個,一手拉著那個,死活不讓離開,還讓記者幫忙搗蒜汁做撈面招待大家,并說自己心情好了還能再活幾十年!
多么美好的愿景,多么熱烈的期待!一個跨越世紀的老人尚且如此樂觀、如此熱愛生活,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關愛自己和他人,讓生命在美好的生活中得到延續。
清泉潺潺繞村莊,潤澤百年不老松。目前,水泉汪村百歲以上老人就有4位,專探鄉百歲以上老人13位,90歲以上老人306位,80歲以上老人1439位,更有多位長壽老人在這里安享晚年。鄉村振興戰略,為這個“長壽之鄉”帶來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也讓這里的壽星們感受到了新時代帶給人們的快樂與幸福!
責任編輯:孫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