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舉措接踵而至 各地吸引外資開啟“倍速”模式
摘要:最后,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就進一步打造有利于外資發展的營商環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建議,全方位深層次改善市場環境,加快營造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依法平等獲取資源要素、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
近期各地接連出臺措施,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推出了包括提高引資獎勵、提升便利性等一系列穩外資舉措,重點鼓勵外商投資高技術行業、先進服務業等。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還有更多吸引外資的舉措“在路上”。總體看,各地吸引外資開啟了“倍速”模式。
激勵性措施加大引資力度
近期各地在吸引外資方面的力度“引人注目”。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依據各自資源稟賦,推出不同的激勵性舉措。
東部沿海省份中,廣東近日出臺專項方案,拿出真金白銀吸引外資,最高獎勵1.5億元,鼓勵跨國公司設立總部。江蘇發布的吸引外資若干措施提到,提升現代服務業開放水平,推進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圍繞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健康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先行先試。
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積極性也很高。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劉光近日在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安徽自貿區將積極推動電信、醫療、金融、教育等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支持各片區率先落地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新模式。
陜西今年實施的吸引外資政策中,對于制造業吸引外資專門發布文件,而且注重優化外資利用布局,提出引導先進制造業向關中城市群聚集發展,鼓勵低碳環保型制造業向陜南布局,能源化工類制造業向陜北布局,科技研發向秦創原總窗口聚集。
近年來,中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勢頭明顯加快。究其原因,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分析,中國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外資從過去集中在規模化、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高技術、人才密集型企業。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在東部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背景下,基礎條件較好、產業鏈供應鏈較成熟的中部地區外資流入增勢較快。
便利性措施為外企經營“護航”
人員、資金等要素是否能便捷跨境流動、能否參與政府采購等是外企關心的“痛點”,各地出臺的最新政策也聚焦了這些方面。
比如,針對跨國公司普遍關心的數據要素跨境流動,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布國內首份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深圳則明確,其將圍繞金融、科研、信用、貿易等重點領域數據跨境需求,探索建立可自由流動的一般數據清單。
在商務人員往來方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政策中明確,對于外資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隨行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簽證入境有效期放寬至2年。
北京等城市還有“自選動作”。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在此前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北京正在編制北京市英文地圖,協同鐵路、地鐵、公交、租車等共同為外籍人員提供更好服務。
就外企關心的政府采購,5月中旬,商務部專門召開專場外資企業圓桌會。“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歡迎外資企業發揮技術先進、產品質優的優勢積極參與政府采購。”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會上表示。
增量政策措施“在路上”
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資,部委和地方層面還在研究出臺新的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啟動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修訂工作,全國目錄的修訂將繼續以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同時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商務部也表示會出臺吸引外資的相關配套措施。“我們將在擴大準入、投資促進、強化服務、優化環境、對接國際高標準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我們還將會同各方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表示。
地方層面,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將在5月底舉行,在此期間,將舉辦一場投資中國·外國投資促進機構圓桌會和兩場產業投資促進專場活動。中部六省也將組建經貿代表團、招商小分隊,與參會的各國企業和機構進行點對點洽談對接。
“目前已經有來自日本、新加坡、韓國、阿聯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促進機構積極報名,這說明外國投資促進機構看好中部地區的發展,愿意積極參與中部地區的建設。”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民強此前在發布會上介紹。(記者 陳芳)
【記者觀察】
外資企業加大布局“落子” 中國 “磁吸力”從何而來?
今年以來,作為全球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中國展現出了引資韌性與吸引力。來華考察調研、展業興業的外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許多外資巨頭以真金白銀為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任票”。
知名跨國藥企羅氏制藥宣布加碼在華投資;蘋果的亞洲最大零售店在上海開門迎客;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投資25億歐元,強化在華研發實力;寶馬集團計劃增資200億元,推動在華工廠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
還有一批具有專業特色的外資金融機構加大布局,“落子”中國:國際主流卡組織萬事達卡與網聯設立的萬事網聯公司開業,成為我國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外商獨資的渣打證券正式展業、法巴證券獲批設立;外商獨資的安聯基金開業……
數據顯示,一季度,在去年同期創歷史的高基數影響下,我國吸引外資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新設外資企業達1.2萬家,同比增長了20.7%。新設企業數量增長有風向標作用,有望對未來到資形成一定支撐。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反映出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熱情較高。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雖同比下降,但與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所改善。”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靜表示。
我國引資結構也在持續優化。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正成為對外資的“新引力”。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引資達377.6億元,占全國引資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我國對外資的“磁吸力”從何而來?專家和海外人士認為,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充足的人才資源、完備的產業門類體系、較強的規模經濟效應、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都是吸引外國投資者的重要加分項。
首先,超大規模市場為吸引外資提供基礎優勢。“中國對外資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場。”意大利中國商業發展論壇主席伊萬·卡迪洛表示,中國平均每24小時就有2.7萬多家新企業注冊、8萬多輛汽車下線、近50億美元的產品在網上售出、約3億個包裹被送達,看到這些數字就應當明白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潛力和規模。
其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投資中國就是共享中國發展紅利,投資中國、加碼中國、深耕中國的外資企業也將贏在中國。
近期,南非聯合銀行在北京設立了外商獨資企業泛非(北京)咨詢有限公司。南非聯合銀行集團國際業務首席執行官時擷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南非聯合銀行集團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源于中國與非洲之間密不可分的經濟聯系及貿易往來。設立子公司的舉措,將為集團帶來大量商業機會并促進其非洲業務增長。
最后,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發布,各地也密集推出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的舉措。
一季度,中國貿促會對超600家外資企業進行了營商環境調研。受訪外資企業對在華經營預期總體樂觀,過半數預期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率將會提高。
就進一步打造有利于外資發展的營商環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建議,全方位深層次改善市場環境,加快營造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依法平等獲取資源要素、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投資服務,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提升其在居住、交通、支付結算等方面的便利度;在保持外資規模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引資質量,優化外商投資結構。
(張瓊斯 常佩琦)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