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孩子小啥都不知道 他(她)也會抑郁
通訊員 王沖
青少年由于和同學發生矛盾或因家長、老師的責備就沖動自殺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特別是近期湖南一名9歲男孩上學前跳樓身亡的新聞更加令人心痛。隨著大眾對精神心理科疾病認識的提升,“抑郁”已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陌生詞匯。然而人們對于特殊人群——如“青少年”抑郁,仍然知之甚少。除了應激事件可能會引起沖動性自殺,抑郁癥導致的自殺也不可忽視。
許多家長會把孩子的某些異常表現理解為叛逆期、鬧脾氣、受了欺負等,認為孩子除了按時上學又沒有什么壓力,怎么會抑郁呢?抑郁似乎都是大人的事。殊不知抑郁是不分年齡的,它可能已悄然出現,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孩子,防止此類悲劇上演呢?
有研究表明,性格內向、自尊心強、年齡較小、曾遭受虐待、遭受打擊、父母之間有沖突、管理過嚴等都是是高危因素,特別是現在一些不良影視作品,漫畫里的情節描述都讓孩子對于生命沒有足夠的敬畏之心,遇到一些挫折就覺得“死就死了,我要死了讓你們后悔!”不會進行正確的自我情緒調節,發生沖動性自殺自傷行為。
面對有自殺自傷行為的青少年,家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屬應當避免青少年,尤其是有抑郁、自傷史、或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接觸到銳器、藥物等危險物品,并在日常生活中對青少年的軀體及心理狀況進行細心觀察。家長對孩子的異常往往是最早發現的,“看見”也是給予支持的第一步。
其次,應當對自傷行為提高警覺,一旦發現青少年有相關行為,說明孩子已經有情緒問題了,但他還能克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不能及時疏通解決,那么就會發展為自殺行為。應當嘗試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自身的感受及做出此行為的原因。同時積極鼓勵并帶領青少年前往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就診,讓精神心理科醫師對其精神狀況及自殺風險進行專業評估并擬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提供較為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給予沙盤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情緒調節訓練以及家庭干預等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困境。如果情況嚴重,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孩子采取了自傷行為,說明他還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希望得到幫助。家長切忌不能采取不當的應對措施如嘲諷、忽視或過度反應,這都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孩子對世界徹底絕望,進一步出現自殺行為。
如果孩子出現了上述表現,請及時到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大學附屬腦病醫院)咨詢就診,這里有精神心理科醫師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和必要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幫助孩子早日走出心靈的迷霧。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