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娘八旬兒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摘要:80歲的富兒見到104歲的母親,像個歡快的小孩子,撒嬌地摸著母親的臉。見到富兒,老人幸福地笑著。朱三妮在縫制衣服。老人的兒子武銀川告訴記者,老人身體素質很好,日子雖平淡,但很少生病。趙欒說。讓我們祝福老人身體健康,快樂生活。
記者 許靜 見習記者 趙永濤
嫘祖,作為華夏民族的偉大母親,她的愛如同涓涓細流,五千年來滋養著西平縣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西平縣譚店鄉大姬莊馮莊村有一位老人,她的一雙小腳跨越兩個世紀,雖然百歲有余,但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她沒上過一天學,卻妙語連珠。她心地善良,樂觀開朗,雖經歷了諸多苦難,卻喜歡幫助他人,頗受村民的敬重和愛戴。她就是今年104歲的朱三妮老人。
日前,在馮莊村一個鮮花盛開的巷子里,記者見到了朱三妮。老人看上去滿面紅光,笑容燦爛。
“奶奶,您多大年紀了?”
“你說多大就多大!”
老人的回答非常幽默。
記者拿起老人的身份證,看到她的姓名是朱三妮,出生于1921年5月24日。
百歲的母親和80歲的兒子互相牽掛
朱三妮告訴記者,她養育了4個女兒和3個兒子,如今是五代同堂。有個兒子患有智力障礙,喚作富兒,現在住在譚店鄉養老院,今年80歲。
“如果鄉里沒有養老院,富兒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朱三妮告訴記者,她幾天前還推著輪椅去看望富兒。
因為老人人緣好,村里的人去縣城途經譚店鄉養老院時,都會去看一眼富兒,順便給他帶點兒吃的。母子連心,富兒也總讓鄰居給老人捎些水果。“水果是養老院發的,富兒舍不得吃,讓大家給他娘帶回來。別看富兒癡癡傻傻的,卻時刻記掛著他娘。”村干部姬付成動情地說。
朱三妮給富兒送菜饃。
日前,記者陪著老人來到養老院。80歲的富兒見到104歲的母親,像個歡快的小孩子,撒嬌地摸著母親的臉。見到富兒,老人幸福地笑著。
“現在國家照顧你,娘就放心了,俺的富兒有福啊!”老人拉著富兒的手,叮囑富兒要聽話,不要惹事。
富兒從兜里掏出蘋果塞給朱三妮。
臨近黃昏,老人家依依不舍地向兒子告別。在車門即將關閉的那一刻,富兒從兜里掏出一個蘋果塞給老人:“娘,你吃,給你吃!”
老人的兒媳婦趙欒告訴記者,婆婆對晚輩非常好,96歲時還能蒸饅頭、包餃子、編鍋蓋。這些年家里人心疼她,不讓她做了,她有時候還偷偷地干。“婆婆之所以能活到百歲,除心胸豁達外,還因為那個大哥是她的牽掛。婆婆曾對我說,‘我走了富兒咋辦?你們對他再親,哪有娘親?’”趙欒說。
對于自己高壽,老人顯得很平靜,她淡淡地說:“從前的日子苦,俺掌柜的是喂牛的,每頓只能吃個半飽,我更不用提了,饑一頓飽一頓,但我們得養活幾個孩子啊!我晚上織布、紡棉花、做衣服,白天下地干活,就這樣一天一天熬過來了。關鍵是,俺的富兒在我心里掛著,俺不敢走。”
一針一線充滿對兒孫的愛
趙欒說:“俺婆婆視力很好,現在還能穿針引線!”
“閨女,你不信嗎?”見記者詫異,老人用眼神“命令”兒媳拿針線過來,她要向記者展示才藝。
朱三妮在縫制衣服。
老人左手捏著細針,右手捏著線頭,僅僅幾秒,便熟練地把線頭穿進了針眼兒。這樣的速度讓記者嘆服。
“那些年,家里所有孩子的衣服都是我做的。我小時候俺娘剪衣服時我站在旁邊,看著看著就會了。”講起自己擅長的事,老人頗有興致。
老人不但心靈手巧、擅長針線活兒,而且熱心快腸,心地善良。村干部說,誰家有紅白喜事,老人都喜歡去幫忙,全心全意且分文不取,如今雖年過百歲,但手藝沒放下。
采訪時,這位104歲的老人腰板筆直,走路穩健,動作利索,還不停地和身邊人開玩笑,逗得旁邊的人開懷大笑。
風趣幽默 笑對人生
“俺娘這輩子沒生過大病。”老人的兒子武銀川告訴記者,老人身體素質很好,日子雖平淡,但很少生病。
“有,只有一次!”老人搶過話茬兒。談及往事,老人記憶猶新。1998年,老人得了重孫子很高興,一口氣吃了兩大碗肉餡餃子。飯后半小時,老人開始肚子疼,渾身沒力氣。村里長者說吃餃子是個誘因,老人可能時日不多了……但不一會兒,還沒來得及把老人送往醫院,老人就沒事了。
“知道不?閨女,我吃鐵都沒事,喝涼水更有味兒!”聽著老太太幽默的話語,大家不禁笑了起來。
“俺娘就是個奇人,她從來不喝熱茶,只喝涼水。”趙欒說。
與過去采訪的百歲老人不同,眼前這位老人的飲食習慣非同尋常——吃餃子、吃饅頭、吃蒸面條的時候,不喝面湯、不喝熱茶,只喝涼水。
老人說:“開水沒味兒,涼水有味兒。而且,喝涼水,不塞牙。”
和許多西平老人一樣,老人的飲食習慣是吃饅頭、蒸面條、撈面條,喝涼水。
記者采訪時,老人不停地說著笑著,記者每問一個問題,她都能風趣地回答。記者問她如何看待高壽,老人說:“閻王爺不收我,我咋辦?只能好好地活著啊,哈哈哈!”
老人的話樸素中蘊含著哲理,讓記者受益匪淺。鄰居說,老人長壽和兒孫孝順分不開。無論是兒媳還是幾個孫子,都把老人視若珍寶。
告別時,老人熱情地拉著記者的手說:“馮莊村的大戲,你不去瞧瞧?我天天去,人很多!”
104歲還能去看戲?記者又一次被驚到了。
“您還聽得懂?”
“會看的看門道,聽不懂的看熱鬧啊!”
采訪結束,記者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心地善良、幽默風趣、樂觀豁達,以及她對親人深深的眷戀。老人信仰“一生行善才是福”的人生信條,并以此作為家訓教育兒女。
走過百年歲月,老人經受了太多風雨、太多艱辛、太多磨難,但她骨子里的那份樂觀與善良從未被磨滅。笑對人生,生活自會贈予你巨大的能量。讓我們祝福老人身體健康,快樂生活。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