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劇場22場演出 北京京劇院“五一”演出精彩紛呈
摘要: 多年來,北京京劇院挖掘整理并搬上舞臺的傳統骨子老戲數量居全國京劇院團之首,劇院多名青年演員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大會上獲得可喜成績,劇院的演出場次、觀眾數量、社會影響力也在逐年增加。
假期是文化需求的高峰期,作為全國文化中心,“五一”假期期間,北京聚焦多元需求,充分發揮演藝資源集聚的優勢,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演出。為彰顯首都文化旅游繁榮新氣象,為首都演出市場貢獻力量,北京京劇院用京劇藝術擦亮北京文化“金名片”,“五一”假期,在長安大戲院、國家大劇院、吉祥大戲院、梨園劇場四個演出場所共計演出22場,以精品奉獻觀眾,用實際行動助力推進首都文旅提質升級增效。
精心準備 巧妙策劃
帶動假日演出市場持續升溫
“五一”期間的演出劇目,場次多類型多。北京京劇院綜合考慮演出時間、演出劇場、觀眾喜好等,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觀眾需求為目標,專業系統安排各類演出劇目。既有經典傳統應節大戲,又有精心打磨的高難度武戲、流派戲,還有短小精悍的折子戲,也不乏加工提高、精益求精的新編戲。
由北京京劇院正式作為使用管理方的長安大戲院,“五一”假期期間,安排上演了傳統經典大戲《龍鳳呈祥》《四郎探母》《紅鬃烈馬》。其中,5月1日的“應節大戲”《龍鳳呈祥》,由老中青三代組成“全明星陣容”,聯袂奉獻精彩演出;5月2日的《四郎探母》由青年名家楊少彭、張馨月主演,二人唱作俱佳、珠聯璧合,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5月3日的《紅鬃烈馬》是由京劇界“老搭檔”杜鎮杰、張慧芳領銜主演,唱腔精湛,情節動人,看點密集;5月4日《名家名段演唱會》更是創下一票難求的演出盛況,廣受全國戲迷觀眾喜歡的張建峰、郭瑋等中青年一代演員也逐一亮相;5月5日上演了經加工提高后的新編京劇《齊白石》,以“小改動”實現了“大提高”,觀眾反響強烈。
應國家大劇院邀約,北京京劇院為其安排呈現了《打金磚》《別姬》《搜孤救孤》和《謝瑤環》《打嚴嵩》三場精彩演出。這三場演出的主演,不僅在專業領域內都有長期的醞釀和準備,在劇目和表演方面也都具有鮮明的行當和流派特色。在這個“五一”假期,上演的劇目更是吸引了大批懂戲、愛戲的年輕觀眾。
北京京劇院在吉祥大戲院下午場、晚場接連上演了10場演出,包括《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三氣周瑜》《武家坡》《十八羅漢收大鵬》《三打陶三春》《玉堂春》《賣水》《李逵探母》《鐵面無私清官譜》《五四青年節演唱會》《穆桂英掛帥》《紅娘》等劇目。線下觀劇,線上互動,線上線下其樂融融。
此外,梨園劇場也有好戲奉送。北京京劇院三團演出了《三岔口》《小放牛》《盜仙草》和《拾玉鐲》《扈家莊》,梅蘭芳京劇團演出了《秋江》《鬧龍宮》。演出前,演員現場勾臉、扮戲,觀眾可參與合影互動,為演出平添生趣。同時,還特別安排了演出字幕用中英文對照呈現,使外籍觀眾也能無障礙欣賞京劇演出。
為籌備“五一”假期演出,在演出陣容方面,北京京劇院提前籌備、精心策劃,統籌調度一團、梅蘭芳京劇團、二團(青年團)、三團演職員,精準調配舞美設施設備,以確保經典劇目、最強陣容和最佳演出效果。面對密集演出安排,廣大演職員工充分發揮戲劇工作者的專業敬業態度,每次排練、演出都一絲不茍,力求將飽滿的精神狀態呈現在舞臺上。
守正創新 傳承發展
高質量助推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2023年,“著力打造‘演藝之都’”首次寫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加大‘演藝之都’建設力度”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一直致力于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在助力“演藝之都”建設、推進“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等政策的引領下,北京京劇院不斷加大對京劇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力度。“五一”假期期間的演出,更是集中體現了北京京劇院在藝術上守正與創新結合、傳統與時尚結合、古樸與現代結合的可喜成果。
近年來,隨著“國潮”流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探尋中華民族文化根脈,重新發現傳統藝術魅力。北京京劇院也在數十年的演出經營實踐中,以守正為根基,激發創新活力,勇于接納、融合其他藝術形式,成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年輕觀眾。這個“五一”檔,在國家大劇院、吉祥大戲院,眾多年輕面孔占據了觀眾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京劇的熱愛——有人穿漢服觀演,有人將戲詞印在帆布包上,還有人自發制作京劇周邊文創產品等。演出結束,年輕觀眾們還會在互聯網發帖分享,推薦演員、劇目,為網友“種草”,向更多人普及京劇知識。有觀眾表示:“《四郎探母》逢演必看,百看不厭,傳統戲有撫慰人心的力量。”也有觀眾看完《齊白石》后發出感慨:“從編排到立意,從舞美到音樂,都是高水準,希望大家不要對京劇有刻板印象,它真的非常有活力。”
多年來,北京京劇院挖掘整理并搬上舞臺的傳統骨子老戲數量居全國京劇院團之首,劇院多名青年演員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大會上獲得可喜成績,劇院的演出場次、觀眾數量、社會影響力也在逐年增加。北京京劇院承擔“培根鑄魂”責任與使命,充分發揮獨特的藝術優勢和價值引領,為國粹重回公眾視野,為助力推動文化、演藝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以及為助推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實踐。文/洪文婷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