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麥種業創新突破兩大“卡脖子”難題
摘要: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錦輝評價,“更重要的是,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全省小麥品種改良打通了路徑,引領了未來攻關方向,對進一步鞏固我省小麥育種及小麥產業優勢具有重大促進意義?!?/p>
近年來,我省小麥品種改良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赤霉病抗性亟待改良,二是適合制作優異中國大宗面制品的優質品種不足。
近日,由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的省重大科技專項“抗赤霉病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專家組績效評價驗收。這標志著河南種業創新在破解黃淮麥區小麥生產兩大“卡脖子”難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將為小麥產業提質增效發揮重大科技支撐作用。
“赤霉病又被稱為‘小麥癌癥’,一旦麥田發生赤霉菌危害,再打藥的防治效果就大打折扣。而且赤霉菌侵染小麥籽粒后產生的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嚴重疾病。”4月16日,該專項主持人、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研究員胡琳解釋,受農田耕作方式變化和氣候變暖等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我省逐步發展為常發病害,已成為河南小麥產業的“心腹之患”。
另外,如果按百分制給小麥面粉所加工的食品打分,我國能得85分以上的適合面條、饅頭和面包的小麥品種占比為9%、7%和7%。但在我國各類面粉制品比例中,面條、饅頭分別占總量的35%和30%以上,遠遠高過占總量3%的面包。由此形成的巨大反差,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愿望不協調,也制約了河南制粉業的提質增效及品牌創新。
哪里有產業需求,哪里就是主攻方向。2020年,省科技廳啟動該重大科技專項,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下屬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牽頭,聯合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學院、南陽市農業科學院和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經過3年協同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功建立了適宜河南省的小麥抗赤霉病優質高效育種技術體系。
應用該技術體系,項目成員單位先后育成鄭麥9134、豫農904、宛1204、漯麥47等13個抗(耐)赤霉病優質小麥新品種,通過品種配套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帶動抗赤霉病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超500萬畝,為豐富全省抗赤霉病小麥品種類型、消減赤霉病對我省小麥生產的危害發揮了巨大作用。
其中,通過項目育成的高產優質綠色小麥品種鄭麥9134、豫農904等,還兼具抗赤霉病和適合制作我國大宗面制品的優異特性,面條或饅頭加工評分達85分以上,深受種業企業、種植大戶和加工企業歡迎。
“目前,項目創新成果正加速應用于生產實踐,有力促進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錦輝評價,“更重要的是,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全省小麥品種改良打通了路徑,引領了未來攻關方向,對進一步鞏固我省小麥育種及小麥產業優勢具有重大促進意義。”(記者 尹江勇 祁思元)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