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長鏡頭丨閩韻新聲
摘要:監 制|耿志民 制片人|杜曉東 吳璇 編 導|張偉浩 記 者|林舟 張孫川 剪 輯|張偉浩 攝 像|李作 安東杰 校 對|趙言言 制 片|楊波 劉霄 毛卉 遇劍 協 拍|總臺福建總站 鳴 謝|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 福州市藝術學校 責任編輯:張偉浩
閩劇又被稱為福州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傳唱數百年的劇目串下來,就是一幅立體的、流動的福州社會生活的圖卷。
20世紀80年代中期,缺人、缺錢、缺優秀劇本的困境,讓閩劇陷入低谷。福建省第十六屆、第十七屆戲劇會演,福州竟沒有一臺閩劇入選,令福州閩劇界深感緊迫。
1990年5月,剛到任沒多久的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與市文化局局長馬國防的一次談話中說道:“小馬,你在這兒當文化局局長,我來福州當市委書記,咱們都要重視當地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尤其是閩劇,千萬不能在我們手上斷了。”
此后數年,面對閩劇傳承發展中存在的人才接續、創作演出、收入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習近平通過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從軟硬件、體制機制等方面提供保障,為振興閩劇“保駕護航”。
傳唱數百年的閩劇,迎來發展的春天,佳作頻出,屢創佳績。1993年,在習近平的傾力支持下,第三屆中國戲劇節更是首次走出北京,在福州舉辦。
“那真的是一場盛會,全國四面八方的劇團到福州來,同行聊天的時候說你們福州的藝人太有福氣了,碰到這么好的領導,這么好的書記,舍得扶持我們的文化藝術。”回憶起閩劇的那段高光時刻,時任福州閩劇院一團團長的黃則霖仍難掩激動。
……
如今的閩劇,年年有新戲、年年有好戲,不斷涌現出優秀作品和閩劇人才,走向更大的舞臺講述“福州故事”。
監 制|耿志民
制片人|杜曉東 吳璇
編 導|張偉浩
記 者|林舟 張孫川
剪 輯|張偉浩
攝 像|李作 安東杰
校 對|趙言言
制 片|楊波 劉霄 毛卉 遇劍
協 拍|總臺福建總站
鳴 謝|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 福州市藝術學校
責任編輯:張偉浩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