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摘要: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安全穩定,西藏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目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碳匯總量為每年1.62億噸,占全國生態系統碳匯的8%至16%,今后這一比例還將增加。
◇2021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西藏考察時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西藏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引領,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推動生態科研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充分釋放美麗西藏建設生態紅利。
◇2023年底,西藏全區7市(地)空氣環境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沙塵天氣大幅減少;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安全穩定,西藏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西藏建立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超過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占全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
◇我國正在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聚焦人類共同命運,構建三極科學研究共同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國家公園的建設,有效維護重點野生動物核心分布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我們的工作,就是利用種子或植物活體開展實驗,最終返回原生地栽培,保護好生物多樣性。”
◇“桃花節”自2002年起舉辦至今,名氣越來越大,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如今,嘎拉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元。
◇目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碳匯總量為每年1.62億噸,占全國生態系統碳匯的8%至16%,今后這一比例還將增加。
這里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空氣質量與北極地區相當,土壤環境總體處于自然本底狀態。
這里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中國最高的樹在這里茁壯生長,藏羚羊、黑頸鶴、雪豹、孟加拉虎等野生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
這里也是生態脆弱區、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生態環境一旦破壞,修復難度非常大。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之稱,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西藏考察時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特殊的生態,得到特殊的關注和保護。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2023年4月,習近平主席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
“我們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高度,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努力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高水平的保護,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說。
從頒布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到成立西藏自治區黨委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再到完善執法流程等一系列機制,西藏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引領,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推動生態科研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充分釋放美麗西藏建設生態紅利。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地球第三極”的山水間,各族干部群眾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不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西藏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具有特殊的生態地位和價值,在我國以至全球生態安全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自然環境看,西藏自然生態先天敏感而脆弱,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青藏高原暖濕化跡象明顯,生態安全隱患和自然災害風險隨之不斷增加。
“西藏深刻認識青藏高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抓手,努力構筑生態系統功能穩定、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生態安全風險可控、人民群眾認可滿意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新格局。”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李桑說。
保護敏感脆弱生態環境,把牢底線紅線。西藏劃定并嚴守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近年來,西藏頒布施行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把牢生態底線紅線提供強大法治支撐。
保護脆弱敏感生態環境,實行特殊機制。西藏建立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超過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占全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
目前,西藏建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林地、草地、濕地、水域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增加到108.11萬平方公里;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加強長江源區、瀾滄江源區等中國江河源頭的保護與修復;羌塘、珠穆朗瑪峰、岡仁波齊、高黎貢山、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典型區域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推動西藏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
保護脆弱敏感生態環境,推進重大工程。南山公園位于拉薩河南岸,是俯瞰拉薩城區的絕佳觀景點。“近十年,我多次到拉薩旅游,每次來感受都不一樣。之前南北山光禿禿的,朋友說這是因為西藏高寒缺氧種不出樹。現在來南山,看到棧道兩旁都是樹,變化真大!”來自廣州的游客黃先生說。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實施綠化工程,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2021年,西藏規模最大的營造林建設工程——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正式啟動。到2030年,工程將完成營造林206.7萬畝;建設完成后年均可新增儲水約4980萬噸,年均固碳量22.91萬噸,年生態價值14.85億元。
“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退化濕地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草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西藏陸續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項目,累計已投入127億元。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一系列舉措,為雪域高原帶來水清、草綠、天藍。
2023年底,西藏全區7市(地)空氣環境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沙塵天氣大幅減少;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安全穩定,西藏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以生態科研支撐生態保護
青藏高原對全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氣候變化影響深遠。全面推進第二次青藏科考,建設科學研究基地平臺,推動成果轉化……西藏持續以生態科研為生態保護提供堅實支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提供中國方案。
2023年10月1日,18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標志著我國具有開展極高海拔登頂科考的體系化能力和建制化隊伍,實現戰略上的拓展。2022年和2023年兩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這些登頂活動,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有機組成部分。此次科考深入分析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機理,在國際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產出一批原創性理論成果,參與編制《西藏生態文明高地規劃》,發布《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等權威科學報告,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制定。
“將科考成果融入國際組織和計劃發展戰略,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方案,我們正為此不懈奮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表示。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