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落實更高效!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摘要: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制度在完善過程中,根據救助對象家庭困難程度,分類細化了救助標準。目前,多數地區取消了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比例、封頂線,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20年來,醫療救助逐步向大病慢病患者傾斜,從原有住院和門診項目分設、資金分別管理,調整為資金共同使用。
本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 孫秀艷)醫療救助是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起托底作用的制度安排,用來保障醫療救助對象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記者日前從國家醫保局獲悉:自2003年、2005年分別在農村、城市開展國家醫保醫療救助試點以來,經過20年發展,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覆蓋人群更廣,保障能力更強,困難群眾識別更精準,救助落實更高效。
20年來,救助規模更大了。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對象從最初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延伸至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防返貧監測對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中符合條件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救助總人次從2005年的969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2.5億人次,增長約25倍。特別是2018年以來,按照中央部署,醫療救助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保障范圍,救助人次從2017年的9100萬人次增長到2.5億人次,6年增長近2倍。
救助水平更高了。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制度在完善過程中,根據救助對象家庭困難程度,分類細化了救助標準。目前,多數地區取消了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比例、封頂線,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到2023年,醫療救助資金支出從13.8億元增長到745億元,增長50多倍,漲幅遠高于救助人次。
救助范圍更廣了。20年來,醫療救助逐步向大病慢病患者傾斜,從原有住院和門診項目分設、資金分別管理,調整為資金共同使用。與此同時,醫保部門在醫療救助方面的服務能力更強了。目前,醫保部門建立了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預警監測機制,積極提高醫療救助經辦服務質量,力爭早一天發現困難群眾、早一點落實救助待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13 版)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