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繪就和美鄉村新“豐”景
摘要:陳坡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志德介紹,在社區黨支部引領下,成立了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700多畝,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紅薯1000多畝,每畝助農增收1000多元;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近年來,汝南縣聚焦鄉村組織振興目標任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支部引領發展模式,堅持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繪就和美鄉村新“豐”景。
“一村一車間”激發鄉村振興主體活力。走進張樓鎮張樓社區美美制衣廠,伴隨著縫紉機的“噠噠”聲,10多名工人正在縫制內衣,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美美制衣廠是張樓鎮吳寨村紅美制衣廠的分廠,主要加工一次性棉質內衣。由于其制作工藝簡單、可操作性強、簡單易學,吸引了本地不少村民前來務工。兩個工廠常年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60多個,每人每月工資從2000元到4000元不等。
美美制衣廠是張樓鎮利用村閑置資源建設鄉村車間的一個縮影。為有效破解農村空閑勞動力增收渠道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少等難題,張樓鎮先行建設鄉村車間,探索“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企業+農戶”共富模式,帶動企業增效、集體增富、農民增收。
“我們對閑置的廠房、學校、村委大院進行改造,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企業和村民共贏。”張樓鎮負責人介紹,除了服裝廠,還結合各村的特色產業,建立了板材、箱包、鞋、電子產品加工鄉村車間,著力打通群眾就業“最后一公里”。目前,全鎮有各類鄉村車間30多家,帶動1000多名群眾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
汝南縣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把鄉村車間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整合各類資源要素,通過建好、用好、管好鄉村車間,賦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至目前,全縣共建成鄉村車間270個,實現全縣農村行政村(社區)全覆蓋,促進了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吸納了7000多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累計為村集體年增收800萬元。
宿鴨湖街道緊緊圍繞上級部署,深入挖掘資源優勢,立足特色,致力產業興旺,加快農業產業升級,特色種植業蓬勃發展。該街道陳坡社區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傳統種植優勢,積極動員村民種植紅薯、發展紅薯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我們積極探索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發展模式,通過組織引領、合作運營、黨員示范,帶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紅薯紅’助力產業興的新路子。”陳坡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志德介紹,在社區黨支部引領下,成立了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700多畝,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紅薯1000多畝,每畝助農增收1000多元;建成電商館,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讓農產品產得出、賣得遠,讓紅薯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汝南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生機與活力,奮力拓寬群眾致富路,走出了一條“黨建紅、產業興、百姓富”的新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