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丨讓甲骨文“活”在當下甲骨新話
摘要:通過甲骨文進行漢字識字教育,在學好、用好漢字的同時,也可了解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讓甲骨文“活”在當下
——訪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部副主任楊軍輝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商代鑄銅場景,并通過多媒體與青銅器互動。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攝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剛剛開館不久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涌現出不少關于甲骨文的創意作品,比如,大河財立方創意融媒體產品《甲骨文“豫”見全國兩會》。該視頻以“AI+視覺創作”為載體,選取日、食、行、游、生、創、奮、新等8個甲骨文字,給出了新時代下的新解讀,從農業、交通、文化、新興產業等方面展現了河南人民的美好生活畫卷。
甲骨文由“絕學”變“顯學”
“用最新的AI技術賦能甲骨文‘活’起來、‘動’起來,令人耳目一新。”3月12日,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部副主任楊軍輝說,甲骨文不應只是學者的象牙塔,推廣普及甲骨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它被大眾理解、領會、熟悉。把甲骨文由“冷門”變成“熱門”,由“絕學”變成“顯學”,才能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讓這門學科長久地傳承下去,甲骨文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不斷被賦予時代精神,煥發新的活力。
讓楊軍輝深感欣慰的是,近年來,經過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甲骨文正從“絕學”變“顯學”。在安陽師范學院,建有甲骨文大數據平臺“殷契文淵”,這是世界上資料最齊全、最規范、最權威的甲骨文數據平臺,免費向全世界開放,在為各地學者提供研究數據的同時,也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學習甲骨文。同時,創建甲骨文特色學校,讓甲骨文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安陽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內處處可見甲骨文文化長廊、甲骨文課程等。
普及甲骨文知識,傳承漢字文化,中國文字博物館可謂下足了功夫。從2014年起,中國文字博物館面向青少年開辟的甲骨學堂,幾乎場場爆滿。截至目前,其社教團隊共打造了12個系列、160余節文字文化和傳統文化主題課程,先后舉辦漢字科普教育活動1500多場,近6萬個家庭參與甲骨學堂活動。中國文字博物館還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讓甲骨文走進學堂
此前,楊軍輝圍繞“甲骨探源”寫過數十篇微信公眾號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字”的真相》《“漢”字》《“我”從哪里來》等等。他深有感觸地說,甲骨文作為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漢字童年時代的樣子,不僅保留了漢字最單純、最原生態的可人之處,更暗含了漢字系統的構形理據和文化基因。我們應該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文化內涵,充分認識甲骨文在漢字識字教育中的地位。
其實,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甲骨學堂”,老師們通過由形及義、由義求形、由義斷音、由音測義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們輕松掌握甲骨文識字規律,深入了解甲骨文演變成今日漢字的相關知識,大大提升了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楊軍輝看來,甲骨文不僅是我國商周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語言文字材料,更是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許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它記錄了先民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凝結著古人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心血,是我們認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如,甲骨文從“示”之字,反映了古人的神鬼觀念、宗族意識;甲骨文從“宀”之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文化;一些從“女”之字,反映了我國的姓氏起源等等。通過甲骨文進行漢字識字教育,在學好、用好漢字的同時,也可了解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甲骨文融入現代生活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辦的“字里有戲”劇本殺活動,備受歡迎。活動中,50多名青少年扮演著各種角色,如書法家、考古學家、美術老師、博物館志愿者、古董收藏家等,他們通過解決各種歷史事件,來解鎖文字的秘密,探索歷史的真相。
“此次活動分為‘陶文之謎’‘甲骨占卜’‘青銅榮耀’‘盟書之約’‘三體傳承’五個部分,通過推理、猜測、交流的游戲方式,讓青少年深入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和文化內涵,深入了解漢字、感受漢字魅力。”楊軍輝說。
2022年11月,隨著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的建成,這里成了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變得可感可觸。甲骨文表情包、絲巾、魔方、十二生肖盲盒、文創冰淇淋等甲骨文系列文創產品,以及風靡校園的甲骨文體操,成為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紅”,古文字正在借助新技術、新創意“活”在當下,融入百姓生活,充滿勃勃生機。
楊軍輝說,正是因為它所承載的中華文明的力量,那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隨著歷史發展演變成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書寫了一部皇皇中華文明史,奠定了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底氣。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